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职生物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作者】 田满成
【机构】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摘要:职业高中生物学课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生,简称“生物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学习困难难以达到《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通过近几年教育教学的了解,调查对学困生形成原因、心理特征、家庭情况、学习态度、考试制度等进行分析,探讨学困生形成原因、寻找教育方法,减少学困生数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关键词:学困生成因;相应的对策;转化的意义
【正文】职业中学生物学困生问题是长期困扰和影响学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学校稳定和学生发展成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职业高中生物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有效的指导策略即是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势的需要,又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1]: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一、 生物学科“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物学困生是现行中学生物考试模式的牺牲品
由于生物这门课在初中不是升入高中的考试科目,正是由于这种考试指挥棒的魔力作用,导致许多学校以考试分数为生命线的教学工作不得不跟着转,于是出现了一些初中学校不重视生物学这门课程,生物教学就只有为其它考试科目如:语文、数学、物理等让道了。导致生物任课教师任意指派,初中生物课就成了学生的休闲课、放松课。在一些师资紧缺农村中学,根本不开设生物课,毕业会考就是一次师生集体作弊罢了。
(二)大部分生物学困生缺乏学习生物的兴趣
有些学校,无专业的生物教师,无生物教学设备、无生物实验器材、无单独的实验室,更无生物专职实验员。生物实验课无法开设,生物实验就成了教师讲实验、背实验。生物课的直观教学的优势[2](指教学用具的直观、语言的直观、教学场景的直观,它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就不存在了,这样使以实验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生物教学成了空洞的说教,不能生动、形象、逼真地显示生命科学事实、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各种联系,这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法也就化作了泡影,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实验操作及实验技能的教学目标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当然也就不能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了。
(三)学习不得法型生物学困生
这类生物学困生占职业高中学困生比例的22.5%。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他们不能够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又不能够不懂就问积极交流,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积极提问,自习课不能主动学习,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去粗取精,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这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很难得到学习上的成功。
(四)外因导致型生物学困生
这类学生占学困生比例的16.2%,他们的智力正常,但是往往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社会不良影响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
二、职业高中生物困生的转化策略
1.加强职业教育,转变学生观念,树立自信心
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向学生讲述生物学的重要性及优势,使学生想学、要学;通过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典型事迹教育、激励学生,端正学生思想,转变学生观念,树立自信心。“学困生”本身就是由于自身在学习上的不成功,产生了自卑感,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感觉。在教育实践中,要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根据地”,建立“起飞”基地,让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从劣势中找出自己的优势[3],树立个人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解困
(1)以满腔的师爱感化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生物学困生”的心灵深处,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因为学困生往往是最容易受到教师冷落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关爱。因此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找出“生物学困生”的真实行为动机。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就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浇灌,多一点肥料,多一点保护,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作为生物教师应多角度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多检查一下自己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没有符合学生的要求,如何才能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2)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在学生时代,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往往超过家长。学困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肯定、赞美、表扬、鼓励和宽容,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成功的体验唤醒学生
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总是善于唤醒对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这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同时向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生物学困生在集体活动中正面表现自己,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担任出墙报,晚会时表演节目、值日等工作。抓住一切机会,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我行,我能行”。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5]。让我们肩负起教育的重任,转化学困生,相信真正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献林 《学困生心里特征与教育》人民出版社【M】 2008年07月
[2]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S】 2003年08月
[3] 杜志强 《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个误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J】 2002年第3期
[4] 金小英 《促进生物“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C】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论文
[5] 侯一波 《一个都不能落——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学习》 【J】2008年10月
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1]: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一、 生物学科“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物学困生是现行中学生物考试模式的牺牲品
由于生物这门课在初中不是升入高中的考试科目,正是由于这种考试指挥棒的魔力作用,导致许多学校以考试分数为生命线的教学工作不得不跟着转,于是出现了一些初中学校不重视生物学这门课程,生物教学就只有为其它考试科目如:语文、数学、物理等让道了。导致生物任课教师任意指派,初中生物课就成了学生的休闲课、放松课。在一些师资紧缺农村中学,根本不开设生物课,毕业会考就是一次师生集体作弊罢了。
(二)大部分生物学困生缺乏学习生物的兴趣
有些学校,无专业的生物教师,无生物教学设备、无生物实验器材、无单独的实验室,更无生物专职实验员。生物实验课无法开设,生物实验就成了教师讲实验、背实验。生物课的直观教学的优势[2](指教学用具的直观、语言的直观、教学场景的直观,它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就不存在了,这样使以实验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生物教学成了空洞的说教,不能生动、形象、逼真地显示生命科学事实、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各种联系,这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法也就化作了泡影,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实验操作及实验技能的教学目标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当然也就不能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了。
(三)学习不得法型生物学困生
这类生物学困生占职业高中学困生比例的22.5%。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他们不能够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又不能够不懂就问积极交流,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积极提问,自习课不能主动学习,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去粗取精,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这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很难得到学习上的成功。
(四)外因导致型生物学困生
这类学生占学困生比例的16.2%,他们的智力正常,但是往往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社会不良影响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
二、职业高中生物困生的转化策略
1.加强职业教育,转变学生观念,树立自信心
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向学生讲述生物学的重要性及优势,使学生想学、要学;通过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典型事迹教育、激励学生,端正学生思想,转变学生观念,树立自信心。“学困生”本身就是由于自身在学习上的不成功,产生了自卑感,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感觉。在教育实践中,要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根据地”,建立“起飞”基地,让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从劣势中找出自己的优势[3],树立个人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解困
(1)以满腔的师爱感化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生物学困生”的心灵深处,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因为学困生往往是最容易受到教师冷落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关爱。因此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找出“生物学困生”的真实行为动机。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就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浇灌,多一点肥料,多一点保护,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作为生物教师应多角度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多检查一下自己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没有符合学生的要求,如何才能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2)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在学生时代,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往往超过家长。学困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肯定、赞美、表扬、鼓励和宽容,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成功的体验唤醒学生
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总是善于唤醒对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这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同时向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生物学困生在集体活动中正面表现自己,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担任出墙报,晚会时表演节目、值日等工作。抓住一切机会,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我行,我能行”。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5]。让我们肩负起教育的重任,转化学困生,相信真正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献林 《学困生心里特征与教育》人民出版社【M】 2008年07月
[2]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S】 2003年08月
[3] 杜志强 《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个误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J】 2002年第3期
[4] 金小英 《促进生物“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C】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论文
[5] 侯一波 《一个都不能落——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学习》 【J】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