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导入新课
【作者】 刘凤环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需要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老师有熟练驾驭这门课程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愿学、乐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为此,我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导入新课”作为研究的小课题,经过师生一学年的摸索与实践,师生共同经历了“迷茫——困惑——探究——喜悦”的心路里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次次实际教学情景中,师生也在经受着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和锤炼。
一、在“问题”的积淀中摸索
“万事开头难”,要想每堂课都能设计出精彩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新课导入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学习活动时,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能一开始就把学生问到或难住学生,否则很难将学生引入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还有就是导入不能满足每位学生因好奇而无节制的去质疑问难,否则很难保证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和实效。
1、“问题式”情景导入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师只有熟知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在我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快乐的节日》时,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设计的: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那些节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圣诞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同学门知道的节日真多,不但知道中国的节日、而且还知道外国的节日,真不简单,接着我话锋一转说:“谁知道哪个节日是我们小朋友的呢?“同学门异口同声回答:“六、一儿童节”紧接着我又继续发问:“你们在过儿童节时心情怎么样?”这时有的同学回答:“我很高兴”有的回答:“我很激动”还有的回答:“我很兴奋,”同学门的回答仍在继续,却没有一个切题,我此时真有些不知所措,恰在这时,有位同学回答:“我很快乐”。我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赶紧引出课题“快乐的节日”其实,第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的节日”学生也很容易搭配出“快乐”
2、学生的质疑问题要适时适度
新课程倡导要给学生创设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设计问题的意识,更要有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读书须有疑,疑则进也”。学生有疑难能可贵,可不能不着边际。尤其是新课导入中就课题的质疑更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以及课堂的实效性。
二、在不断实践中寻找良方
“良药苦口利于病”。在进行小课题研究艰难而又紧张的这学期里,真可谓“如屡薄冰”几度迷茫又几度困惑,也正由于这曾经的困顿,更坚定了我“誓不罢休的信念”,在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基础和向优秀骨干教师的同时,利用实验教材进行大胆的实践与创新,寻找出即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声请并茂的故事导入法。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我在教学古诗、故事课文、寓言、神话课文时,采用故事导入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知识的传授,甚至与教学的重难点联系,加强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恰如其分的质疑导入。“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不读书”“学贵有疑”。古人尚且知疑,更何况我们呢?我根据本班学生不会提问、不愿提问等特点,经过深入了解后,我就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并运用到具体的课例中,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也逐步会提问题,并且提一些有效的问题,便于学生解决课文内容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带着上述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三、在不断探究中得以提升
“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正是由于师生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摸索、实践,才得以探究出适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有效途径。
总之,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目的,拉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和明确新课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探索发现问题的学习情景,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促进了师生多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一、在“问题”的积淀中摸索
“万事开头难”,要想每堂课都能设计出精彩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新课导入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学习活动时,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能一开始就把学生问到或难住学生,否则很难将学生引入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还有就是导入不能满足每位学生因好奇而无节制的去质疑问难,否则很难保证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和实效。
1、“问题式”情景导入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师只有熟知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在我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快乐的节日》时,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设计的: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那些节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圣诞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同学门知道的节日真多,不但知道中国的节日、而且还知道外国的节日,真不简单,接着我话锋一转说:“谁知道哪个节日是我们小朋友的呢?“同学门异口同声回答:“六、一儿童节”紧接着我又继续发问:“你们在过儿童节时心情怎么样?”这时有的同学回答:“我很高兴”有的回答:“我很激动”还有的回答:“我很兴奋,”同学门的回答仍在继续,却没有一个切题,我此时真有些不知所措,恰在这时,有位同学回答:“我很快乐”。我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赶紧引出课题“快乐的节日”其实,第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的节日”学生也很容易搭配出“快乐”
2、学生的质疑问题要适时适度
新课程倡导要给学生创设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设计问题的意识,更要有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读书须有疑,疑则进也”。学生有疑难能可贵,可不能不着边际。尤其是新课导入中就课题的质疑更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以及课堂的实效性。
二、在不断实践中寻找良方
“良药苦口利于病”。在进行小课题研究艰难而又紧张的这学期里,真可谓“如屡薄冰”几度迷茫又几度困惑,也正由于这曾经的困顿,更坚定了我“誓不罢休的信念”,在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基础和向优秀骨干教师的同时,利用实验教材进行大胆的实践与创新,寻找出即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声请并茂的故事导入法。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我在教学古诗、故事课文、寓言、神话课文时,采用故事导入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知识的传授,甚至与教学的重难点联系,加强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恰如其分的质疑导入。“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不读书”“学贵有疑”。古人尚且知疑,更何况我们呢?我根据本班学生不会提问、不愿提问等特点,经过深入了解后,我就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并运用到具体的课例中,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也逐步会提问题,并且提一些有效的问题,便于学生解决课文内容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带着上述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三、在不断探究中得以提升
“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正是由于师生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摸索、实践,才得以探究出适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有效途径。
总之,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目的,拉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和明确新课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探索发现问题的学习情景,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促进了师生多方面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