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突破短跑速度瓶颈的主要策略

【作者】 许 鹏

【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少体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青少年短跑速度训练中,部分运动员的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经常出现速度停滞不前,且短时间内很难突破的状况,这就是所谓速度训练中的瓶颈现象。
笔者在探求解决此种现象的过程中感到:其原因是训练方法与练习手段未能随着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及速度能力发展与变化而更新,造成运动素质与速度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出现了速度能力的瓶颈现象。
一、 速度瓶颈形成的主要原因
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出现速度能力停滞不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全面、不扎实,造成基本体能跟不上专项能力的发展。
  2.教练员为单纯地追求运动成绩,超负荷训练过度,引响运动员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平衡发展。
  3.训练方法与练习手段相对单一且陈旧,不能适应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4.速度耐力不足和专项技术的不合理也可能是速度能力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5.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行为表现、运动营养与训练调整都可能是速度瓶颈的重要原因。
  6.教练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及对运动员多个层面状况的了解不够等。
二、突破速度瓶颈的主要策略  
  运动训练是一门向极限挑战的综合科学。运动能力的提升是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是运动员在生理、心理、营养与调整过程中的综合反映。速度训练中出现瓶颈问题,首先要深入调查了解运动员的思想与行为表现、训练状况与反映、专项素质对专项能力的发展是否协调,反思训练方法与手段是否科学合理等。依据笔者在业余训练中的粗浅体会,突破速度障碍可从以下几个途径改进与调整训练方法:
  1.合理安排运动量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现代训练原则是依据训练和比赛的综合因素,确定训练运动负荷与比赛运动负荷、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教练员应依据不同的训练周期,正确处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关系,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观察运动员的生理反映,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恢复训练过程是运动负荷的调整与延续,也是运动量持续进行的条件,更应该引为每个教练员重视。应将训练方法与手段,生理与心理的调整与恢复结合起来制定训练计划。
  2.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是突破速度瓶颈的主要因素。陈旧的、单一的训练方法是导致速度障碍的主要原因。训练中打破传统的训练方法,寻求与探索适合运动员个体发展的新颖手段来突破速度瓶颈。其主要方法有:
  (1)极限速度训练法。一般采取85%-95%的运动强度,有时会出现100%的练习强度。但训练强度应该是变化的、因人而异的,目的是有利于改进动作技术,提高速度耐力,有助于克服速度障碍。
  (2)节奏训练法。在短距强度练习的中、后程,发出有节奏的加速信号,使运动员的练习节奏努力保持高频,以突破已形成的动作极限速度。
  (3)下坡接水平跑。在15米左右的2-3度的斜坡跑接30-40米的水平跑,让运动员体验“超速运动”的身体感觉,此种练习方法比单纯的水平速度练习,增长速度能力更快。
  (4)放松训练法。运动员在跑进中的技术与合理肌肉的放松对运动成绩影响较大。放松训练对任何人都有显著成效,可以说 “不懂得放松,就不懂得训练”。目前放松训练一般采取惯性跑、弹性跑、拉伸练习、身心放松练习等。运动员的放松练习有助于肌纤维拉得更长,提高肌肉收缩速度,有利于肌肉的能量节省和能量物质的合成。
  (5)顺风跑。运动员在跑进中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有利于提高跑的频率和加大步长,改变原有的动作技术结构,刺激跑进速度。
  3.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促进专项能力稳步提升。许多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与基础训练中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如摆臂练习、腹肌力量、下肢力量与提高速度出现阻碍。训练中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基础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补差训练。
  4.强化心理训练也是突破速度瓶颈的有力措施。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许多原因都可以造成运动成绩停滞不前,如缺少竞争心态、怕苦畏难、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文化学习压力等。教练员要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有针对性解决运动员的具体困难,进行心理交流,让他们认识自身的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克服困难的决心,明确努力的目标。
  总之,短跑速度出现瓶颈,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原因与办法,同时应加强教练员的自身建设,了解和掌握当今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并能在训练实践中逐步形成自身的训练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