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班主任文化初探
【作者】 旦增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中学一校区
【摘要】【关键词】
所谓班主任文化也就是指作为一个班主任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与学生相处的艺术,以及对班级文化的提倡。在教育新政指导下,班主任文化对中学的学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开发学生的智慧
1.?磨砺自身人格,以身作则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在中学的班主任,以崇高的人格,率先垂范,来博得学生的敬重成为学生道德与行为上的楷模。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文,做其人。因此,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人格不断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可以这样说,学生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在班集体中,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深深知道不仅要具有传统师德,更需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仁爱、母爱、博爱之心。因此我总是用一颗挚爱和宽容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一女同学的母亲患有精神病,该生成绩优秀、才华出众,本人锤炼其意志,帮助她锻铸更健康的心理,促其茁壮成长;还有一位女生有生理缺陷且家境贫寒,本人帮助她摆脱自卑,让班级同学选她为生活委员,配备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她的干事,增强信心和勇气;对那些暂时后进生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后进或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尊重、理解他们,使他们奋起直追或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教室文化布置上,和学生一起着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坚持以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言传身教,以他们的审美观自剪自写自画。
2.?积极实践,具有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班级建设活力,更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学班主任,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向上心理,这是一种心理优势,喜欢各种竞赛活动,针对本班的实际,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使他们从竞赛体验到了胜利、信心和喜悦。
3.?多读书,提高修养,研究科学的教育理念
中学的班主任,不仅要积极实践,勇于创新,而且要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要使每项班级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做到这一点,我平时坚持多读书,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成功的教育实践指导自己的工作。我还会根据需要抓紧时间选书读,读了很多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的书。实践证明,教育专家以其远见卓识走在时代的前列,优秀班主任以其丰富的实践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本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1.?确立班级目标,引领师生向目标攀登
在开学初的班会课上,要求学生制定出班集体在学习、纪律、道德、班风等方面制定总目标,自主目标.绝大部分同学的自主目标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不损害班级声誉,二是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倡导“团结、进取、勤学、乐思”的精神,并以此作为班训,培养、形成“团结、互助、勤奋、向上”的班集体;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处于年级前列的优秀班集体;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有活力,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班集体。把这些目标都可以用标语的形式写出来,或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或作为学生的座右铭张贴在学生的课桌上。教育学生目标是航道上的灯塔,引领船只到达理想的彼岸;目标是GPS定位系统,让你永远不失航向。
2.?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不要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一要注重审美的要求,比如说墙壁报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室环境的相配,注重映衬美;二要精心选择内容,如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求知;张贴学生自己的誓言,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悬挂国旗增强爱国情感,办黑板报一展学生之长,增设读书一角,营造读书氛围。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加强。把班级管理浓缩成这样几个字:静、敬、劲、净、竞。即教室要安静,对师长要尊敬,卫生要干净,在学习上要有干劲,互相之间要展开竞争。优化教室环境,是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在教室的墙上,制订了两块板子,一块是班主任寄语,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给学生寄语。另外一块是班级干部寄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学科特点让学生不断更换寄语。
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今后,笔者努力的方向是建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扩宽,品位得到提升,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