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从黄洋伤害案论我国当代大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

【作者】 袁占国

【机构】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大中小学生校园伤害案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根除,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当今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究其根本和原因,主要是我们当今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我们在家庭生命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和社会生命健康教育等方面还存很大的问题、缺陷和不足,需引起我们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关键词】伤害案 生命健康 教育缺失
【正文】Make a summary  Students at the campus assault this discoloration problem in today's society, not only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eradicated, but growing trend, become educators and educators in the cupboard. Its fundamental and reasons, mainly to our today'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Our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in family life, school life, college life, such as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social life also saved a great deal of problems,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require vigilance and attention of our educators and educators.
  Key words assault case was life and health education is missing
  我们说生命是非常宝贵的,生命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一生只有一次。任何人没有任何权利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更无权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然而,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时不时的却在上演着一幕幕肆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惨剧。
  2013年4月,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喝水等生活琐事问题,长期与同宿舍室友黄洋不和,因而心存不满,产生报复心理,经事先预谋,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导致黄洋身中剧毒,不幸身亡。无独有偶,2004年,云南大学药家鑫因为别人看不起他,嘲笑他,就怀恨在心,有预谋地用铁锤连续杀害了他的四名同窗;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驶其私家车,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将正在下班途中的26岁女服务员撞倒。药家鑫肇事后看受害人张妙在记自己的车牌号,在认为“农村人难缠”观念的作崇下,便拔刀将受害人身上连刺8刀,至受害人当场死亡。
  以上是三起最为典型的震惊全国的大学生伤害他人案件,令全天下所有父母亲和教育工作者不寒而栗,骇人听闻,发人深省。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桩桩血案接二连三的发生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当代大学生如此漠视生命、草菅生命、视生命如草芥呢?从以上这些案例中,无不暴露着我们各类教育的突出问题,它给我们的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以当头棒喝,无地自容,也急剧凸显出当代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
  一、家庭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是罪恶之源头
  古人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是孩子的亲人,也是孩子的老师。从古至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并且是终身教师,尤其对孩子未成年前这一阶段来说,这是生命健康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对孩子今后形成健康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自己的孩子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在国外,比如法国,甚至通过“子不教,父受罚”的法案,对那些没有能让自家孩子走正道的父母予以经济惩处。可见,对孩子的生命健康教育古今中外皆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好多父母由于生活辛劳,工作繁忙,忙于社交,打拼事业等因素,加之应试教育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等传统观念的作祟,一味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只抓学习,学好功课,出人头地而忘了教育他们如何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忘了教育他们如何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有的父母还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忽视儿童心理学,一味地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海无涯苦作舟”、“树不修不成材”、“人不修不成才”等传统理念,从而导致了很多家长急功近利,只问孩子分数,把自己的意志硬性地强加给孩子,为了所谓的“成功”去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尊严,“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狼爸、鹰爸、虎妈”也就应运而生,因而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马加爵、药家鑫式的学生。
  在这一阶段,大多数孩子都在父母身边,加之他们还未成年,所以,此时家庭生命健康教育缺失所带来的直接恶果就是漠视自己,放弃生命,像类似这种放弃生命而自杀的案件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政府和舆论一定要引导和呼吁全社会重视这个问题,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上,要发扬“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泊”的理念,要遵循教育规律,摒弃过时理念,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要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幸福的家庭氛围,要尽可能的采取民主、科学的教育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只有我们真正理解、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对他们出现的那些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藐视生命、目空一切,不计后果的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血的教训警醒我们,家庭健康教育非抓不可,而且一定要抓好,新世纪呼唤良好家庭健康教育,子女健康成长也需要必要的家庭健康教育。当前我国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家庭,新世纪需要体格更健康,心理更健全的建设性人才,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家庭健康教育必不
可少。
  二、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是问题之根本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生命至上,是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与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校园伤害、意外事故、自杀等事件时刻危及着青少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开展生命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是现代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
  据调查,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有两个危险期,一个是13至14岁间,另一个是15至18岁。这期间的青少年独立意识与反判意识同步增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喜欢并且追求所谓的“轰轰烈烈”,对自尊很看重,而对生命却有些漠视。他们突然遇到一点挫折、打击,就选择终以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这里面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学校对他们缺乏生命教育息息相关。多少年来,生命教育在中小学里学里几乎是一片空白。据统计,从2011年1月1日到11月27日止,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中小学生的自杀数是73起,令我们触目惊心,扼腕叹息。
  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广泛注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自杀的发生。所以说,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诸如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恨铁不成钢心理压力之下的焦虑和急躁、绝情、冷酷的责骂、暴力式的体罚、对身处困境之中的孩子的冷漠、对孩子的一切全盘否定等;在学校教育上存在的诸如过分看重成绩、强化名次、过重的作业负担、对学生提出超出其能力的要求、当众的侮辱、不让其上学的威胁等;在环境暗示教育上存在诸如孤独、紧张、糟糕的人际关系、身体(家境等)方面的缺陷招致的讽刺挖苦等,如果这些因素一旦聚集在一起,如果此时此刻没有一个向外发泄和释放的口子,得不到有效的温暖和关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干预,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采取他们认为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自杀或杀他。
    因而,在中小学中开设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直接为高校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埋下了隐患的种子,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有效干预、遏制,就有可能将他们推上万劫不复的深渊,走向生命的终点,就势必会对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青少年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素质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在中小学校中开展适宜、适时的生命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任务紧迫,责无旁贷。?
  三、大学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是惨剧之关键
  大学既是青少年梦寐以求的天堂,是莘莘学子们纵马驰骋,放飞理想、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平台,也是培养、树立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黄金期,所以说大学阶段的生命健康教育重若泰山,是重中之重,也是生命健康教育的关键之所在。然而,时至今日,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非但没被有效解决,也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统计,当前,有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总大学生总数的1/4或1/3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 以上。特别是近几年,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和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据调查表明,我国每年因心理问题而退学的大学生占大学生退学总数的54.4% 左右。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围绕涉及大学生心理困扰产生原因、现状及对策等10个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近万名大学生进行网上投票。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早在2003年,浙江大学农学系学生周一超因对参加公务员考试录取工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遂报复杀人,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同一年,兰州医学院一女大学生李某与同宿舍室友产生矛盾,竟为一些不值一提的琐碎小事乘室友熟睡之机,持刀砍伤两名朝夕相处的同学;2004年3 月,广州某大学一名大学四年级的男生因追求一名女研究生不成,竟持刀将其残忍地杀害;同年,兰州交通大学一在读研究生因学业问题与导师产生矛盾,竟将事先准备好的毒液泼向了导师,致使导师严重烧伤;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2005级学生付某因男女关系问题将正在教室给同学们上课的程春明教授砍伤致死;2009年11月14日凌晨3时,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因同宿舍舍友赵研将他的打呼噜视频传到网上而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杀害了该同学;2009年湖南某职院一名应届毕业男生,面对就业难、深造无望,在寝室上吊自杀;2009年湖北某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将女友杀害后跳楼自杀,损失两条人命;2010年湖南某高校一女生因研究生考试没考好,在寝室割腕,被老师发现送往医院抢救,后在医院跳楼自杀; 2010年11月14日,北大法律系毕业生连勇于因邻里小孩年仅11岁的乐乐在燃放鞭炮奔跑时撞上了连勇,连勇恼羞成怒,联想到自己的诸多不顺和失败,将乐乐骗入自己的出租屋残忍的杀害了乐乐; 2011年4月1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因“母亲表示不会给他钱”而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2012年6月1日,江苏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吕某,因考研失败而迁怒于该校一学院副院长路某,认为是路某班上的学生在他考研期间吵了他,才使他名落孙山,于是吕某将事先购买的一把水果刀藏于书中,闯进路某办公室,持刀将路某捅倒在地,致路某失血过多而身亡……诸如此类,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演变成生命健康问题,与以往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相比,现在出现的生命健康问题比以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出现了一个个令人谈虎色变的事实,那就是大学生由原来的自我封闭、自我消沉、自我毁灭向反社会、反人格、排他性、攻他性方向转变,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案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代表。大学生血淋淋的自杀和“杀他”事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的损失,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冷漠和对生命意识的缺乏,同时也表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和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觉、关注和深思。
  因此,高校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才,能否顺利渡过心理危机、生命危机,最终完成学业,迈向社会,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抱负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也势在必行,亦刻不容缓。
  四、社会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是悲剧之诱因
  社会是生命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一个环境和场所,我们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必须经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熏染和洗礼,都必须无条件地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它的影响和干预。
  药家鑫撞人后,本来那个被撞者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但是为什么药家鑫不但不救人,反而要致被撞者于死地呢?究其原因,除了药家鑫本身存有的心理疾病、家庭生命健康教育的失败和中小学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会生命健康教育的缺失和缺位,其罪魁祸首就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和社会公共舆论的过度夸大,渲染等因素对事件起了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农民难缠”的说法早已深深的埋藏在了药家鑫的内心深处,也成了他后来杀人的理由;“撞伤不如撞死”成了很多无德司机杀人和逃避责任的潜规则;“路遇摔倒老人不敢扶”的报道成了很多冷漠、麻木看客名正言顺的挡箭牌,如此等等,这些令人无比愤怒和不齿的坏想法、潜规则、负面报道使我们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公共秩序和正义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重创,殊不知,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农民难缠”而要在发生车祸后将他们至于死地;不是所有的司机都认为“撞伤不如撞死”而杀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路遇摔倒老人不敢扶”而视而不见。其实在我们身边,见义勇为者大有人在,危难相助者不乏其人,“扶老携幼”者屡见不鲜。可我们的公共舆论,我们的媒体为什么却揪住那些令人不齿的负面事件不放呢?正因为我们的社会视野,我们的媒体过多的关注和报道这些负面事件,长此以往,才使得我们部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蜕变和扭曲,使之成为一幕幕悲剧的发生帮凶和诱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重视!
  所以说,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一定要负起担当正义的责任,要引导人们理性、科学的去看待所发生的负面事件,适度报道。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高尚品德和崇高行为,引导社会公共舆论向健康、平等、友爱、奉献、善良、公平、正义、团结、互助、扶弱、助贫等轨道前行。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见利忘义、重利轻义、薄情寡义;歧视农民、漠视生命、充当麻木看客等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和不齿做法,进而从社会教育的层面上防止和杜绝类似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伤害案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