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个性化课堂飞扬学生个性
【作者】 刘建德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阿陀中学
【摘要】【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校紧跟时代步伐,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进步,在构建个性化课堂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实施课改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我校本着“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求发展”的工作理念,全力构建“个性化课堂”。其个性化课堂的基本特征为:
(1)个性化课堂是生命课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呵护人的生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为主,以生为本,切实做到问题由学生去发现,方法由学生去寻找,规律由学生去总结,困难由学生去解决。
(2)个性化课堂是快乐课堂。
个性化课堂秉承快乐学习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兴趣激发和情境感染,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和饱满亢奋的情绪,把学习变成愉快的精神之旅,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
(3)个性化课堂是问题课堂。
潜力无极限,学习无止境,课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个性化课堂关注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实施课改的策略和做法
(一)明确理念,构建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校从实际出发,着力构建“个性化课堂”。这一理念是以先学后教为方向,以“预习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变部分学生被动接受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目标。我们通过对山东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和潍坊市教科院“345”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整合,将我们的个性化课堂基本模式界定为为“三案、三段、五步”。
(1)三案一体
教案、学案、练习案三案一体。学案尽管以学为主,但也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设计教师教的思路,发挥教师“指点迷津,画龙点睛”的作用。练习要精心设计,高度融合于学案之中,实现三案一体。
(2)三段合一
“预习自学(课前)——课堂达标(课中)——深化提升(课后)”三个阶段,构成学生学习的完整流程。
(3)五步一课
一堂课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检测—拓展提升”五个步骤:
自主学习——包括自学和交流两个环节,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自学,然后把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就算已经解决,经过交流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下一步解决的重点或难点。
合作探究——在定向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小组共同研究讨论上一步骤留下的重点、难点问题,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发言、积极思考,共同研讨。这是对重点问题的二次探究。
精讲点拨——教师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肯定优点,找出不足,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学习小组提出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教师要以点带面,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达标检测——检测题要紧扣学习目标设计,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要能够当堂完成,全面掌握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拓展提升——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知识的宽度和难度,训练题目的选择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原则,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严抓过程,确保课改质量
课改学科——全面:学校所开设的三级课程,全部按此模式教学。教导处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通过理论学习、校本培训、业务评比等方式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创新:为使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师备课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预习学案的编写过程遵循“自主备课,编制初稿——合作研讨、优化方案——自主修订,补充完善——教务审阅,签批印发”的原则。
课堂教学——监管:主要抓好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学生以预习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独学。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把疑问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
第二环节:交流展示。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到位后,教师按预习学案上的内容分配任务,各小组依据任务,充分利用黑板,多媒体等进行讲、说、演等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追问、点拨、评价。
第三环节:达标测评。主要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看全体同学是否都达到预设的目标,程度较弱的同学,是否能够学会,知识是否真正理解。
自学、展示、测评三大模块贯穿一起,就构成了我校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但各模块占用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是一节课、也可能是两节课、十几分钟或几分钟,甚至可以把三个模块集中在一节课上,不过这三个模块是一个有机体,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辅导、作业管理——突破:分析学生差异,针对个别情况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把辅导重点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困难学生,发现闪光点,放大、激励表扬,激发他们的信心,并逐步引导他们全面提高。
优化学生作业:学校要求老师根据学情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困生“消化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教师作业批改要认真,要求做到两个及时;及时批阅,及时反馈。
教学检查——规范:教导处依据《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检查汇总表》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好统计,纳入学期末的教师量化考核之中。规范、严格的检查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课题已圆满结题,我校先后有十余人次获室、县优质课奖励,二十余人被评为市、县级教学能手,有近60篇教师论文获市以上奖励,拥有市、县级骨干教师30余人,他们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课改培育了一批灵慧创新、潜力无穷的上进学生。现在,我校的学生全部能阳光自信的走向讲台,展示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他们由原来的“讨厌上课,盼望下课”到现在的“渴望上课,害怕下课。”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调动起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课改创设了一个生命怒放、激情四射的魅力课堂。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自身价值得到肯定,从而迸发出无穷潜力。在每节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脸上的自信和微笑,作为学生,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职业幸福感。
课改融洽了一种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
课改使我们教师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开放课堂,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鼓舞,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真情与灵动的课堂。
课改营造了一种笃学求实,求真超越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农村学校。
一次教学改革,盘活了一个学校。课改让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多点开花,并喜结硕果。目前,学校的上级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家长可信度和学生认可度得到迅速攀升,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