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的影响及引导
【作者】 刘薇 张惠萍
【机构】 甘肃平凉农业学校
【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生使用手机上网已成为必然趋势,它可以拓展中职生学习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转变,同时容易影响中职生的学业成绩,造成学习惰性和信息污染。【关键词】手机上网 中职生 学习
【正文】手机上网是指利用手机通过WAP协议,同互联网相联,从而实现对互联网内容的浏览。手机上网具有方便性、隐蔽性、廉价性,已经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中职生由于经济、住宿等条件的限制,更乐于使用手机作为上网方式。这给中职生的学习带来巨大影响,研究探讨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的影响,发挥优势,避免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
一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影响的必然性
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不断推出,手机上网平台逐渐便利,经销商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例如,移动下调 GPRS 数据流量资费;联通推出多样化 GPRS 套餐;电信调低无线上网套餐费用,这些都为中职生手机上网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职学校大多实行寄宿制,学生的时间主要在校园中度过,学业任务不重,课程压力小,有充裕的自主时间。他们精力旺盛,渴望通过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生活。但目前中职学校大多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娱乐活动阵地少,范围狭窄,形式单一,手机上网自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在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职生大约有99.33%的人拥有手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占89.93%。
手机上网机上网的便捷性、可移动性、廉价性能够满足中职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移动QQ、MSN、飞信、微信等,已成为中职生使了解世界、与他人交流、娱乐休闲的主要工具①。由于其方便、快捷、廉价,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新的上网工具,得到中职生的接受,成为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有37%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64%的学生每天会多次使用手机上网,这势必对中职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的正面影响
(一)手机上网可以拓展学习资源。互联网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信息含量大,交流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共享。与传统的翻阅工具书、专业书等获取资料的方式相比,中职生利用手机上网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克服课本所传达的有限的知识量,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获得需要的信息,补充拓展课堂学习内容,增强课堂知识容量。
(二)手机上网能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手机上网则可以促进中职生“课上听老师讲,课下看课本”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1.手机上网可以促进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手机上网可以促进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中职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过程。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手机上网可以促进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手机上网可以提供探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对资料的归纳、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手机上网可以丰富学习的工具。一是可以提供查找学习资源的工具。如百度搜索引擎,中职生可以通过它查找需要的学习资料。二是学习资源处理工具,如word、PPT等可以帮助学生对查找到学习资源进行处理,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三是可以提供交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空间等方式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探讨疑难问题。
(三)手机上网可以促进中职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在学习中使用手机上网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互联网常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能够将它与周围事物密切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互联网可以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或者相同、相近,甚至相反的信息,给中职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他们面对各种信息、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思考,发现异同优劣,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一)手机上网影响中职生的学业成绩。中职生使用手机上网大多以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听歌为主,使用查资料的比例较小。另外为了满足长时间上网的需求,中职生大多利用上课时间手机上网,上课时间手机上网率达59.84%,这样就扰乱了学习计划,干扰了学习兴趣,导致成绩不佳。据观察,痴迷于手机上网的同学,学业成绩普遍较低,处于班级下游,而且顶撞老师、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旷课等不良行为习惯较多。
(二)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容易造成“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三)手机上网容易造成中职生学习惰性。部分中职生为了完成尽快学习任务,遇到难题时,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只是简单地拿出手机在网络上查阅,而且对所查到的信息不加以思考分析,照抄答案,有些人甚至在考试时使用手机作弊,学习惰性越来越强。
四改善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影响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手机上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上网。
要引导学生认识手机上网的利弊,发挥手机上网的有利影响,避免手机上网的负面影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懂得网络只是服务于学习的工具,不是生活的全部,避免沉迷于网络;其次要学会选择合理的上网时机与时长,避免干扰正常学习秩序;第三要学会辨析手机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能够从纷繁的信息中选择能促进自我发展的信息,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树立“网上的并非都是好的”的观念 。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网上的资源哪些是有价值、哪些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形成正确向上的舆论导向,创设良好网络氛围。让学生明白手机上网是学习的一种工具,用好了,可以促进个人的进步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个人的成长进步。
(二)严格课堂秩序,杜绝学习时间使用手机上网娱乐功能。中职生挤占学习时间手机上网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要严格课堂秩序,在不利用手机上网时,要求学生关掉手机或是合理保存手机;需要手机上网时,则在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有目的的使用。教师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上网时要及时加以制止不能放任自流。
(三)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培养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有目的的浏览网页、选择学习资源,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够将手机上网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有效整合,避免过度依赖手机上网。
参考文献:
[1]王兵,手机上网对高校课堂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0):
一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影响的必然性
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不断推出,手机上网平台逐渐便利,经销商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例如,移动下调 GPRS 数据流量资费;联通推出多样化 GPRS 套餐;电信调低无线上网套餐费用,这些都为中职生手机上网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职学校大多实行寄宿制,学生的时间主要在校园中度过,学业任务不重,课程压力小,有充裕的自主时间。他们精力旺盛,渴望通过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生活。但目前中职学校大多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娱乐活动阵地少,范围狭窄,形式单一,手机上网自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在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职生大约有99.33%的人拥有手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占89.93%。
手机上网机上网的便捷性、可移动性、廉价性能够满足中职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移动QQ、MSN、飞信、微信等,已成为中职生使了解世界、与他人交流、娱乐休闲的主要工具①。由于其方便、快捷、廉价,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新的上网工具,得到中职生的接受,成为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有37%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64%的学生每天会多次使用手机上网,这势必对中职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的正面影响
(一)手机上网可以拓展学习资源。互联网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信息含量大,交流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共享。与传统的翻阅工具书、专业书等获取资料的方式相比,中职生利用手机上网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克服课本所传达的有限的知识量,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获得需要的信息,补充拓展课堂学习内容,增强课堂知识容量。
(二)手机上网能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手机上网则可以促进中职生“课上听老师讲,课下看课本”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1.手机上网可以促进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手机上网可以促进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中职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过程。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手机上网可以促进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手机上网可以提供探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对资料的归纳、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手机上网可以丰富学习的工具。一是可以提供查找学习资源的工具。如百度搜索引擎,中职生可以通过它查找需要的学习资料。二是学习资源处理工具,如word、PPT等可以帮助学生对查找到学习资源进行处理,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三是可以提供交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空间等方式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探讨疑难问题。
(三)手机上网可以促进中职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在学习中使用手机上网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互联网常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能够将它与周围事物密切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互联网可以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或者相同、相近,甚至相反的信息,给中职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他们面对各种信息、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思考,发现异同优劣,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一)手机上网影响中职生的学业成绩。中职生使用手机上网大多以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听歌为主,使用查资料的比例较小。另外为了满足长时间上网的需求,中职生大多利用上课时间手机上网,上课时间手机上网率达59.84%,这样就扰乱了学习计划,干扰了学习兴趣,导致成绩不佳。据观察,痴迷于手机上网的同学,学业成绩普遍较低,处于班级下游,而且顶撞老师、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旷课等不良行为习惯较多。
(二)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容易造成“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三)手机上网容易造成中职生学习惰性。部分中职生为了完成尽快学习任务,遇到难题时,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只是简单地拿出手机在网络上查阅,而且对所查到的信息不加以思考分析,照抄答案,有些人甚至在考试时使用手机作弊,学习惰性越来越强。
四改善手机上网对中职生学习影响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手机上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上网。
要引导学生认识手机上网的利弊,发挥手机上网的有利影响,避免手机上网的负面影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懂得网络只是服务于学习的工具,不是生活的全部,避免沉迷于网络;其次要学会选择合理的上网时机与时长,避免干扰正常学习秩序;第三要学会辨析手机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能够从纷繁的信息中选择能促进自我发展的信息,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树立“网上的并非都是好的”的观念 。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网上的资源哪些是有价值、哪些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形成正确向上的舆论导向,创设良好网络氛围。让学生明白手机上网是学习的一种工具,用好了,可以促进个人的进步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个人的成长进步。
(二)严格课堂秩序,杜绝学习时间使用手机上网娱乐功能。中职生挤占学习时间手机上网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要严格课堂秩序,在不利用手机上网时,要求学生关掉手机或是合理保存手机;需要手机上网时,则在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有目的的使用。教师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上网时要及时加以制止不能放任自流。
(三)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培养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有目的的浏览网页、选择学习资源,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够将手机上网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有效整合,避免过度依赖手机上网。
参考文献:
[1]王兵,手机上网对高校课堂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