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式”情感教育策略探析

【作者】 唐广勇

【机构】 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从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自主合作探究中的情感教育,个性多样发展中的情感教育,真善美相统一中的情感教育等四方面对“融入式”情感教育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以达成“以情育人”“以情优教”“以情促技”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教学;“融入式”情感教育策略
【正文】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培养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式”情感教育,即以符合情感发展规律的教学为主体,将情感教育融入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并把情感教育意识贯穿到整个教学的活动之中,在有效地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中职生健康的情趣,拓宽中职生的情感视野和情感空间,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情商。以达成“以情育人”“以情优教”“以情促技”的目标。
  一.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中职学校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即中职学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中职学校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不管是知识技能的习得、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能仅靠书本来实现,都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达成。中职生喜欢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动手能力比较强。换句话说,中职生是因为不愿意接受知识积累式的教学方式,才在应试教育中呈现劣势的。这类学生只有面对问题无法解决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开始。因此,要在技能需要的引领下,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和重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创造条件,在做中学,做中教,通过实(验)训或实习,在模拟、仿真或实操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因此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充满热情参与实践活动,用丰富的情感倾注专业实践活动,发展职业情感,爱专业,爱职业,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情感、价值观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  融入自主合作探究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传统教学观把儿童大脑比作“白板”、“容器”,教学成了教师在“白板”上画、给“容器”填充知识,学生模仿接受知识技能。教学即灌输,“教学人”也变成了“工具人”。当代教学观则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真正的教育就是激扬生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和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和激发。只有这样,教学才受学生重视和欢迎,才能达到最优化。为此,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要坚信中职生是能够教育成才的。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更多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策略。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或探究式教学方式,尊重个性,发扬民主,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问难,或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开放性,引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更多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或设计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摒弃以知识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大脑、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攻克难关,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中职生的情趣,发挥中职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学习。
  三.融入个性多样发展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朱小曼教授说:“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可以设想用情感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情感伴随着个性的形成,稳固的情感会嵌于个性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以塑造中职生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为最终目的,其性质核心在于专业课教学的内心体验。由于中职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个体,他们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个性特点不同。因此,专业课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承认他们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使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特长突出,真正成为他自己,以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格局。这不仅是必需而且是可行的。中职专业课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情感作为人的内心体验,它具有自我投入的性质。每个人必须经过自己的体验、建构、创造,才能形成自己的内在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说,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种非强迫性的过程,外加的强力不但无济于情感体验的产生和流动,甚至会引发主体相背逆的反应。从这一角度讲,情感不能给予,只能唤醒;不能强迫接受,只能主动感染。那么,情感教育应该是一种唤醒教育。情感教育过程是连续不断的生命唤醒。这一过程,必须经由个人的参与,比如,教学内容和方法无不赋予了师生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实验操作、参观实习、设计制造或作品展示等无不充满情感体验。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育,就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专业课教学的情趣,培养其健康的情趣和生活方式,提升情感体验的能力。
  四. 融入真善美相统一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最高境界,便是真善美相统一。有位学者说:“教育目的就是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中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就是为中职学校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只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段,教学要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就要努力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性要求,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教师要有真情实感,注意言传身教,使教学本身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内容,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中,只教给人们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教学中要运用正确的立场、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统领课程,结合专业课中不同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课教学不仅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教师要用美的语言、美的方式,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意境,追求“真理的有用性”,使专业课教学中的“真”与“善”有机统一,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朱小蔓  《论情感教育与人才》上海教育出版社
[3]李如密 教学美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探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4)
[4]周  军  《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李华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7]孟建伟 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J] 教育研究 2010(2)
[8][美] 巴巴拉·L·马丁  查尔斯·M·瑞戈鲁斯  《情感领域的教学设计理论》
[9]潘翔 徐国庆 戴士弘潘光职业教育怎样推进课程改革[N] 中国教育报2009.2.2
[10]郭思乐 课堂:从短期指标回到人的发展——生本教育引发的观念更新[J]  人民教育 2009(15-16)
[11]刁培萼 教学文化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75
[12]李继宏 论教师的职业品格[J] 全救教育展望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