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分阶段培养模式
【作者】 刘源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
【摘要】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缘起于项目和技术活动中的经济分析,现今已成为一门专门研究技术领域的经济规律、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以及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的独立学科。其交叉性、应用性、多层次和跨领域性要求在本科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科的定位与目标,注重技术经济学学科的范式,分阶段设定目标培养。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视角对技术经济学做一些深入的探讨。【关键词】技术经济学;分阶段培养;教学改革
一、学科的实际教学体验与教学模式
各类教改文献中形成的共识是:不同经济学学科的教学实际体验是不同的,教学模式与学科背景直接相关。对经济学来说,首先要区分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往往强调严格的经济学思维和直觉的培养,注重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所用数学工具的经济学含义的理解。所以,选择一本优秀的教材、一套经典的习题集、对知识点的深度讲解,以及对课本知识的延拓,即知识点在实践中的一些应用,就往往是其教学成功的关键。但对应用经济学来说则情况就有所变化,应用经济学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已经在理论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所以理论成分相对下降,而实践或实务成分则相对上升,并且专题性很强。在应用经济学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强调案例、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做专门的研究调查报告、学习专业软件的使用和对课程论文的写作,这一时期对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显现出来,有时甚至个体已经无法完成任务,需要组队分工才能达到目标。
应用经济学在其教学过程中兼具理论与实践,但不同应用学科还有很大差别,比如:公司财务、财政与税收、投资学同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往往也互有交叉,教学体验却有很大不同。公司财务注重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造公司价值,涉及到投、融资两个方面的分析,强调学生对杜邦公式、财务杠杆、资本营运和公司股利政策以及两类代理冲突等问题做深入思考,因而在应用层面就需要培养学生对Excel、股票软件的学习使用,鼓励他们去寻找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案例,对各类财务指标加以计算和印证。而财政与税收学科的教材往往是文字性内容比较多,学生会感觉到内容的众多,学习目标不明确,相对平淡和枯燥,所以这时需要鼓励他们选择恰当的专题写作课程论文,分组形成团队和分工,并尽可能取材于热点问题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对投资学来说,涉及到较多的金融产品及其定价理论,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教学时间并不允许做太多的案例,所以这类学科就需要尽可能采用高水平、偏实务的教材,比如可以考虑CFA、FRM或CIIA的一些考试规定教材,因为其内容精练,贴近金融市场的实践。而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对金融市场实际运作原理的介绍。
对技术经济学来说在不同层面上与上述这些学科形成交叉,并且学科的内容根据雷家骕和程源(2004)的观点,分为:项目层面、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从技术经济学科的基本原理、评价方法和具体运用这三个方面来讲述。显然,这种阶段式的内容结构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可能是一步式、流水式的。同时,技术经济学学科具有实践性、预测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所以综合决定了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分阶段进行培养,以期在“教—学—用”三位一体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技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分阶段培养模式
因为技术经济学的内容结构是按照:基本原理、评价方法和具体运用这三个方面分三阶段来进行的。概论部分、经济效果及评价、资金时间价值可算是基本原理板块;技术经济的确定性评价方法、不确定性评价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评价可算是评价方法板块;设备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技术创新、价值工程和EXCEL的应用这些内容可算是具体运用板块。一般而言,不同的技术经济学教材也大体是按这三个板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而这三个板块又恰好可以看成是一个从理论向实践过渡、转化和应用的过程,完全符合对学生分阶段设定目标进行培养的教学要求。
(1)第一阶段重心是要夯实理论基础,注重案例的演练
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首先主要讲述了八大原理,即技术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经济效益原理、机会成本原理、优化原理、价值原理和边际原理,这些基本原理是技术经济学后续学习的理论依据,是方向标,所以对于基本原理的学习应该理解透彻,善于理论联系实践。
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也有一个关于原理的学习过程,然后才是应用。对于这部分,首先对于技术经济的确定性评价方法而言,一般是从该评价方法引入的必要性、含义(包括文字含义、数学表达式含义、示意图含义),评价标准、案例演练、特殊规定、优缺点入手来进行深入的学习的。其次是对于技术经济的不确定性评价方法而言,重点要把握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对于单个方案和互斥方案的线性盈亏平衡分析要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考察。对于敏感性分析则可以通过一个大的案例,同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而且要求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用诸如NPV、IRR、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从相对测定法和绝对测定法入手来考察。概率分析法主要从经济效果的期望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来评判方案的。要注意介绍不确定性分析从盈亏平衡到敏感性分析、到概率分析,最后到蒙特卡洛分析这一过程的逻辑联系,它是随着我们对不确定性问题概型分布了解的不断加深而形成的。针对于技术经济学的评价方法比较抽象、理解难的特点,要多运用工程项目的具体案例加以一一评价。
从教学内容来说,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最后的一些知识点是关于技术经济的具体运用,它不外乎是设备的选择、技术的创新、价值工程等方面的运用,要求结合具体的案例,加强不同的评价方法在不同的领域的运用及评价。
(2)第二阶段重心是要充分发挥EXCEL在技术经济学中的作用
由于技术经济学中涉及大量的评价方法,比如敏感性分析,如果完全用手工来演算的话,一个大点的案例就要一天的时间,当然经过徒手的演算记忆是很深刻的,但是在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我们完全可以借助EXCEL,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快速、准确性,用计算机再次演练一下之前的案例,一方面不仅对前面的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更为优美的图表形象地展示出来。
(3)第三阶段重心是鼓励学生参与到与技术经济学有关的研究课题中去
对应用经济学学科来说,本科生的学习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是培养其科研能力并激发兴趣。为使学生在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掌握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了其常用的评价方法,对于技术经济学常运用的领域加以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量查阅文献,让学生自己理顺基本原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主要从企业的层面或者是从国家的层面上进行技术经济的评价,要积极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知识参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要求其关注技术经济学的前沿问题,鼓励学生在期刊中发表研究成果,以期更进一步的鼓励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思考、多总结、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技术经济学与公司财务、投资学、财政与税收等相关课程存在交叉,利用这种交叉性来进行选题在实践中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常常能够使他们的知识得到融会贯通。
三、结 论
总的来说,技术经济学的分阶段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由其学科背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除此之外,根据徐斌(2007)的观点,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科范式的研究和讲解才会使同学们形成鲜明的学科印象,而这是其它应用经济学学科所常常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雷家骕,程源.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述评与展望[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8).
[2] 徐斌,喻德华. 技术经济学范式与技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