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朱丹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要增加内隐知识的储量,智力开发的过程也正是内隐知识外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进行的怎样,又在很大的程度依赖“兴趣”的刺激来激活。可见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超乎寻常的作用。爱因思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才会自觉去学习。一般来说,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对自己讲授的课程感兴趣,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目的不明确,好玩好动,自觉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对自己所学的任何科目都依赖老师的引导和督促。这样一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为重要了。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本人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
如我在教《日月潭》时,我是这样巧用导语的:台湾的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迷人,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瓜果遍地……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游一游这名扬天下的旅游胜地,好吗?我这样做的目的,是紧扣教材的内容,有机的点燃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学生原来分散的注意力有机的集中起来。在教《画家和牧童》时,我是这样进行导语激趣的:同学们,一边是画画画得很好的画家,一边是放牛的孩子,这两个人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呢?我设计这样的激趣,就是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画画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愉快的转移到课文上来,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就兴趣盎然的进入课文。
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教学的心理,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置这样的问题: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什么时候?他们是哪个省的?难忘的泼水节里有谁参加?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设计既扣课文内容有浅显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爱迪生的妈妈怎么啦?他怎么救妈妈的?爸爸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医生是怎么夸耀爱迪生的?通过问题的设置,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悬念,从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用脑子去思考问题、学习课文。
三、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于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有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我在课前几分钟播放了《接过雷锋的枪》、《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让学生感受雷锋精神永远是全中国人民学习的楷模,让学生的精神振奋,促使学生于振奋的精神学习课文。在教学《找春天》时,我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给学生于美的享受,让学生从歌曲中得到启迪,促使他们睁开好奇的双眼,寻找课文中春天美丽。
四、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猜谜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雷雨》一课时,我出这样的三个谜: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晴天穿白袍,下雨穿灰袍,不到地里来,只在天上跑。白花不是花,花园不种它。夏秋看不见,春冬天上撒。让学生猜,允许讨论,交流,制造浓浓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向课文迁移。
五、动手操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动手操做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它可以促使学生把生硬的语言文字演变成生动、形象,学生就会饶有趣味、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在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引导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一个实验,用两个石头在相同的高度,同时放下石头,到底哪个石头先着地?现在哪个同学先做?于是,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抢先做实验,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情趣高昂起来了,下面课文的学习就在快乐中有序的完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进课堂,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重新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