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转变教师角色,让读写在语文教学的天空中翱翔

【作者】 黄欣妍

【机构】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初级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改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的训练平台,是学以致用,相互促进的手段。因而转变、整合教师在读写中指导者,合作者、检查者、帮助者等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多元角色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师角色 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 新课程
【正文】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改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受业、解惑”,而要启发智慧,陶情冶性,锤炼课堂教学。而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平等的首席”地位。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的训练平台,是学以致用,相互促进的手段。因而转变、整合教师在读写中指导者,参与者、检查者、帮助者等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多元角色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语文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读写的指导者
  现代语文教学的考察,语文知识在不断地被语文能力取代,怎样使用语文知识已成为考察的重点,新课标中说:“阅读时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式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建构知识,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的结合,将知识转变为能力,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要真正做到角色转变就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不要照搬教参,要讲自己研读课文及其有关内容的心得体会、感悟发现。第二、搜集知识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要能为学生开启心智,要讲学生感兴趣、记得住、开阔视野的内容。第    三、要讲程序性的知识,少讲陈述性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要讲主题性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面对课文,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文章的阅读者,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个性化的阅读,而不是知识已定论的形式直接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只是看到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过程。例如在教《声声慢》中,我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如何走近作者,走进词本身,体会词人的感情,领会词人如何表达情感。他们课前查资料,通过反复诵读,课堂上先让他们自由读,同学个别朗读,听名家朗读。然后同学再谈自己的体会。提出问题,让他们分小组合作探讨,体会作者的情感,小结方法,写出自己的感悟。课后学生反较好。我更深的体悟到语文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提倡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更要采用师生互动的合作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得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二、语文教师变课堂的主宰者为课堂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
  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有多种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年龄,及其性格特点。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人格的角度出发,因而要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交流方式,变为对话、讨论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这样,学生个体的自我思考、学生群体的信息交流、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才能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也才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系列学生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不过,教师在扮演好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角色时,教师不能完全融入到学生之中,首席的身份也不能忽视。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和谐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教与学的过程中,也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样,教师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我所任教的是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孩子,胆子比较小,表达能力也不好,写作能力也差。《失街亭》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学生对问题的答辩,让学生自由答辩“街亭失守,谁之过?”,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在彼此意见中了解,讨论、乃至辩论,没有绝对的错对,没有主次,分歧意见保留,并在全班表达出来。教师也加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充分体现合作、交流、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们的意见和表达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而老师在课堂上也真正成为了交流者与合作者。课后我还让同学们将观点用文字写出来,张贴出去,互相交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师的新角色应由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读写教学的创新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不研究,就只能凭借着经验,去重复单调乏味的教学,自己烦,学生更烦。如果不断的去思考、研究,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接受新理念,形成新的思路和策略,从而成为创新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亮点,而真正使两点完美的结合,就要去研究,去创新。如我去年所教的文科班,因为是山区的瑶族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知识面比较窄,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适当调动知识的顺序,把古诗文教学放在开学初期,这样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然后我要求学生每天自己找一首古诗去读背,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这样既激发他们学习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可以自主灵活的选择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不再机械地重复和照搬,而是不断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创造,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语文教师更要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善于发掘自身的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入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声音,认真研究课本,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善于转变教师角色,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让学生在读写活动中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快乐的“自主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改善学生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促进下,其能力由弱至强,经验由少至多,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多元作用,让读写在语文教学的天空中翱翔,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