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以情优教,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作者】 邸永喜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学区

【摘要】由于农村外出务工者较多,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致使留守儿童问题变成了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在心理健康、兴趣爱好、思想情绪、意志力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把学校变成爱的港湾,用师爱来弥补缺失的父母之爱,爱心抚育,以情优教,以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以情优教 爱心抚育 矛盾排解
【正文】目前,由于农村外出务工者较多,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这些学生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这些学生在心理健康、兴趣爱好、思想情绪、意志力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架斗殴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着学校管理的新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想方设法弥补孩子们的亲情缺失,为他们提供爱的港湾,爱心抚育,以情优教,排解矛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以校为家,爱心抚育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生活困难、安全没有保障的状况,近些年来在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下,五六年级学生变成了寄宿制,一至四年级也搞成了监护接送制,并广泛实行了贫困山区小学生营养保障措施。凡此种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力支持和关爱。这些措施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但要认真实施并完成好这项任务,对教师来说却是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这就等于是让教师担当起了家长的责任,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要照顾好学生的饮食起居、安全接送等等。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的职业寄寓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既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变成了现实,做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敢于面对,敢于担当;既然父母、家庭无法给孩子们提供爱的港湾,我们就只好把学校变成爱的港湾。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言,教育是爱的事业,是爱的输出,只有象爱自己弟妹、子女一样的爱学生,才不愧为是优秀的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学习到生活,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厕所,从校车安全到下雪路滑,处处都要留心,时时都要留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和闪失。一个微笑,一次点头认可,拍拍学生的肩膀,关心学生的学习,过问学生的生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爱意就象春风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灵;就象绵绵的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以情优教,做好班主任工作
  人是情感动物,学生的家庭变故、身体状况、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状况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状况,我们建立了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开展了以“我的家庭成员”、“我的家庭经济状况”、“我的兴趣爱好”、“我的人生理想”、“我最崇拜的人”、“我最厌恶的人和事”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状况和兴趣爱好,将它们收入学生档案中,做为对每个学生实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以情优教”工作的基础资料。通过查阅学生的《学籍本》和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操行评语”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和品德表现。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状况。比如某某同学有偏科现象,爱学语文,不爱学数学,其原因是与原来的数学老师“不投缘”;某某同学的父母离婚了,由爷爷奶奶抚养,性格多愁善感,较为内向孤僻;某某同学有先天性的腿疾,走路不方便,不适宜参加某些体育项目等等。知道了这些情况,班主任心理就有底了,做起工作来就能够有的放矢了。
  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根据课堂和课外活动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状况分析,对情绪波动特别大和学习成绩极不稳定的学生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给予妥善处理。把学生作文与周记做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依据,把那种特别能够反映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矛盾的作文和周记拿出来读给其他带课教师们听,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特别的关注,妥善引导和启发学生,为学生解除心理上的纠结,尽快走出情绪的低谷。有教育学家说:大人要想与孩子平等地对话,就必须把自己的身子蹲下来。每周一次的班会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时机,在班会上我们的班主任就象大哥哥和大姐姐一样与学生们平等相处,无话不谈,时而给学生们讲个故事,时而和同学们一起唱支歌,时而和他们拉拉家常,谈谈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理面的想法,然后进行适时的引导。
    三、特殊对象要及时理顺关系、排解矛盾
  有的同学家庭关系和家庭状况比较特殊,心理状况比较复杂,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不是当下就能够见效的。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联合多方面的人共同商定对策、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合力进行帮扶。比如:
  张乐同学,去年父母皆在车祸中丧生,奶奶去世,爷爷有疾,由大爹和大妈抚养,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对这个同学,我们上报了校委会,免除了他的学杂费,争取了帮扶资金,经常性地进行家访,与他的抚养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他教师和同学们知道他的情况后,也格外地呵护和关心帮助他。经过共同努力,半年之后使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回到了同学们中间。
  钱小梅同学,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近来却突然之间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并且上课和课外活动时也常有心绪不定和精力不集中的表现。经过多次询问和个别交谈,才知道是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爸爸和妈妈在闹离婚,她不但遭遇到了家庭不和所造成的生活上的不顺心,而且面临着亲人离异所造成的何去何从的窘况。知道了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地进行了家访,与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后来她的父母想开了,态度发生了转变,决定不离婚了,女儿钱小梅的情绪也走出了低谷,恢复了正常。
  心理健康、兴趣爱好、思想情绪、意志力、忍辱力、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正常智力因素的发展和人生前途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及时排查,使他们在阳光下成长,在爱的抚慰下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的学生生活。
  经过近两年来的创新管理与实践,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认可,2013年度我校被县教体局评为“爱心学校”,本人也被评为本年度的学校优秀管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