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留白”之美绽放于高中政治课堂
【作者】 冯琳琳
【机构】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留白”作为中国画中的一种构图方式或技法,具体指在构图时,预留部分空间不着笔墨而保留纸面本色,通过某个“空白”激发欣赏者无限的遐想,产生“方寸之地顿显天地之灵”、“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以无物胜有物”的神奇效果,从而赋予其极高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后来这种形式上的“留白”发展为思想表达上的预留,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审美效果,“留白”艺术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政治教学是一项颇具有艺术性的工作,那么我们现阶段所认为的成功的课,不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而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知识,体验生活。因此,在政治课堂上,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我们可以巧妙地借鉴“留白”艺术,给学生留下科学合理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动静结合,疏密有序,以取得“表面风平浪静,暗里波涛澎湃”的神奇效果,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课堂的效率。
一、预习之处留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我在组织学生自主预习时,通过提出预设问题给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引发学生探究质疑的兴趣,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比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课,我要求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有同学立刻举手:老师,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与谁合作,是怎样合作的?也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共产党与各党派之间能长期合作?承接这个问题有同学提出:合作是不是意味着共产党与各党派之间地位是平等的?星星之火顿时成为燎原之势,同学们陆续提出各种问题。最后我要求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预习课本。通过预习提问的方式,同学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挖掘。最终收获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春”。
二、探究之处巧点拨,提高思辨能力
“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在自主探究的政治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合作探究,特别是对重难点的探究,如果学生有纠结疑惑之处,教师应克服为了节约时间而加快课堂进度的大讲特讲的习惯做法。而应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把探究争议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契机,大胆留白,给学生合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进行争辩议论。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启发,让学生从中学会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涉取他人观点中有价值的内涵,以此来弥补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真理在辩论中越辩越明,能力在争论中逐步提升,实现“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你一个精彩”的开放政治课堂。
比如我在讲解经济常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课时,要求同学们就“公平”这一概念、“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是否矛盾”、“提倡效率是否是对公平的否定,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究辨析,学生学得快乐、轻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探究辩论中明晰了知识,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思辨能力在争辩中逐步提升。
三、错误之处要纠正,增强互助意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我在教学中发现,让学生纠正错误,或对错误进行辩解,能帮组他解开困惑。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灵活地训练,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在纠错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完善了人际交往的礼仪艺术。
比如刚开始上《政治生活》时,同学们对政治生活的界定比较模糊,我就要求同学们列举一些政治现象,有同学把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学“雷锋塑先锋”等列为政治生活,把村民选举村长列为公民行使选举权。针对这些误区,我当时并未及时给与纠正而是在后面的课堂讲解中结合同学们的事例,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纠错,最终学生们豁然开朗。从而收获到“有心栽花花似锦”的艺术效果。
四、总结之处留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成功的另一半则是一个好的结尾。高效的政治课堂,不仅要有好的开端也应有好的结尾,才显得相得益彰,才能获得画龙点睛、余音缭绕的效果。
老师不要给政治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应充分留白,给学生一个总结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课外实践的创造空间,来收获“学生精彩之幕”。让学生在回顾、总结、梳理知识和思路中,提高他们完善、归纳、总结的逻辑演绎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拓展自己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来增强调查、分析、辨析等综合实践能力,以弥补课堂上的学习缺憾,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课后搜集我国学生的消费观念等信息,学生的兴趣极其高涨,第二天就拿着搜集到的资料来和我交流,有图片,有数据……在诸多成果中,我不仅看到了学生高涨的兴趣,更看到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深深感到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课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才能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留白”艺术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我们老师要发挥“导”的功能,以独到的教学艺术、机敏的教学机智,抓住学习中的教育契机,善用“留白”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致力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打造优质高效的政治课堂。
政治教学是一项颇具有艺术性的工作,那么我们现阶段所认为的成功的课,不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而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知识,体验生活。因此,在政治课堂上,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我们可以巧妙地借鉴“留白”艺术,给学生留下科学合理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动静结合,疏密有序,以取得“表面风平浪静,暗里波涛澎湃”的神奇效果,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课堂的效率。
一、预习之处留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我在组织学生自主预习时,通过提出预设问题给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引发学生探究质疑的兴趣,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比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课,我要求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有同学立刻举手:老师,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与谁合作,是怎样合作的?也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共产党与各党派之间能长期合作?承接这个问题有同学提出:合作是不是意味着共产党与各党派之间地位是平等的?星星之火顿时成为燎原之势,同学们陆续提出各种问题。最后我要求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预习课本。通过预习提问的方式,同学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挖掘。最终收获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春”。
二、探究之处巧点拨,提高思辨能力
“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在自主探究的政治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合作探究,特别是对重难点的探究,如果学生有纠结疑惑之处,教师应克服为了节约时间而加快课堂进度的大讲特讲的习惯做法。而应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把探究争议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契机,大胆留白,给学生合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进行争辩议论。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启发,让学生从中学会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涉取他人观点中有价值的内涵,以此来弥补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真理在辩论中越辩越明,能力在争论中逐步提升,实现“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你一个精彩”的开放政治课堂。
比如我在讲解经济常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课时,要求同学们就“公平”这一概念、“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是否矛盾”、“提倡效率是否是对公平的否定,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究辨析,学生学得快乐、轻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探究辩论中明晰了知识,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思辨能力在争辩中逐步提升。
三、错误之处要纠正,增强互助意识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我在教学中发现,让学生纠正错误,或对错误进行辩解,能帮组他解开困惑。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灵活地训练,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在纠错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完善了人际交往的礼仪艺术。
比如刚开始上《政治生活》时,同学们对政治生活的界定比较模糊,我就要求同学们列举一些政治现象,有同学把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学“雷锋塑先锋”等列为政治生活,把村民选举村长列为公民行使选举权。针对这些误区,我当时并未及时给与纠正而是在后面的课堂讲解中结合同学们的事例,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纠错,最终学生们豁然开朗。从而收获到“有心栽花花似锦”的艺术效果。
四、总结之处留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成功的另一半则是一个好的结尾。高效的政治课堂,不仅要有好的开端也应有好的结尾,才显得相得益彰,才能获得画龙点睛、余音缭绕的效果。
老师不要给政治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应充分留白,给学生一个总结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课外实践的创造空间,来收获“学生精彩之幕”。让学生在回顾、总结、梳理知识和思路中,提高他们完善、归纳、总结的逻辑演绎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拓展自己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来增强调查、分析、辨析等综合实践能力,以弥补课堂上的学习缺憾,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课后搜集我国学生的消费观念等信息,学生的兴趣极其高涨,第二天就拿着搜集到的资料来和我交流,有图片,有数据……在诸多成果中,我不仅看到了学生高涨的兴趣,更看到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深深感到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课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才能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留白”艺术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我们老师要发挥“导”的功能,以独到的教学艺术、机敏的教学机智,抓住学习中的教育契机,善用“留白”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致力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打造优质高效的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