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注重语言训练 培养表达能力
【作者】 邓跃菊
【机构】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因为胆小而不敢说话,课堂上,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别人交流时,不能将事情说清楚。而且,越不敢说越不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长此以往,孩子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语言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存在的,人与人的交往是离不开它的,为了让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没有压力,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想法,这些年来,我不断摸索,从一些小事做起,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回答问题
课堂,是语言训练的第一阵地,不仅仅是有教师的引导,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集体,集体是锻炼胆量、训练语言的最好平台。
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时,学生肯定会紧张,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学生,他们总是害怕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也会批评,有些学生其实对答案很明确,但也不会举手回答,一旦被老师叫起来,说话声音特别低,而且语无伦次,含糊不清。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赋予极大的耐心,首先,要有耐心,要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再热情地鼓励孩子把每一句话说清楚,让孩子尽可能地提高音量,让大家都能听见,同时要教育其他孩子善于倾听,不管别人答对与否都不能嘲笑。一旦学生能把话讲清楚了,教师就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及时给于纠正。让胆小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中,逐渐进步。
在教学《凡卡》这课,我提了“本文插入两次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有什么作用呢?”一些胆大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纷纷举手,而我却偏偏叫起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他站起来后面红耳赤,我连忙走到他跟前,微笑着鼓励他说:“没事,你说错了也不要紧,你想怎样说就怎样说,说错了同学们也不会笑话你的,是吗?同学们?”同学们齐声回答:“是”,这时,孩子才开了口,开始声音很小,还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我微笑着走到他的身边,说:“其实你说得很不错,要是声音再大些就好了。你能再大声说一遍吗?”当孩子听到老师的鼓励时,就不再胆怯,大声地把问题又重复一遍。这时候我再让其他孩子进行补充,然后再让他重复,就这样直到他能清楚表达为止,经过不断训练,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起来,说话也顺畅起来。
二、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要理解一篇课文离不开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说话的训练,因此,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大声读,来调动读的积极性。如:可以采用分组朗读比赛的形式,看谁读的流利,看谁读的有感情,看谁的声音洪亮。学生对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因为分了组,好多孩子还是有集体荣誉感的,不想影响整组的成绩,只得硬着头皮上,一来二去,胆子逐渐大起来了,读书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后两自然段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分组竞赛读的方式,很多胆小的孩子声音比平时大了很多,而且还带上了感情,这让我感到十分欣喜。
三、在活动中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每周我们都会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为学生创建他们自己说话的平台。在班会上,我会让学生轮流总结班级的情况或提出意见建议;队会活动将班级所有学生分成组,让他们自己策划,自己主持,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说话的机会,对于不愿意说话的孩子,不说也得说;我们还会定期举办朗诵会、读书交流会、故事会,尽量为孩子们创造更多上台锻炼胆量、上台说话的机会。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胆子也逐渐变大了,课堂回答问题积极了,有什么事情也敢跟老师交流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但我知道:这种训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一、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回答问题
课堂,是语言训练的第一阵地,不仅仅是有教师的引导,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集体,集体是锻炼胆量、训练语言的最好平台。
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时,学生肯定会紧张,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学生,他们总是害怕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也会批评,有些学生其实对答案很明确,但也不会举手回答,一旦被老师叫起来,说话声音特别低,而且语无伦次,含糊不清。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赋予极大的耐心,首先,要有耐心,要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再热情地鼓励孩子把每一句话说清楚,让孩子尽可能地提高音量,让大家都能听见,同时要教育其他孩子善于倾听,不管别人答对与否都不能嘲笑。一旦学生能把话讲清楚了,教师就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及时给于纠正。让胆小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中,逐渐进步。
在教学《凡卡》这课,我提了“本文插入两次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有什么作用呢?”一些胆大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纷纷举手,而我却偏偏叫起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他站起来后面红耳赤,我连忙走到他跟前,微笑着鼓励他说:“没事,你说错了也不要紧,你想怎样说就怎样说,说错了同学们也不会笑话你的,是吗?同学们?”同学们齐声回答:“是”,这时,孩子才开了口,开始声音很小,还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我微笑着走到他的身边,说:“其实你说得很不错,要是声音再大些就好了。你能再大声说一遍吗?”当孩子听到老师的鼓励时,就不再胆怯,大声地把问题又重复一遍。这时候我再让其他孩子进行补充,然后再让他重复,就这样直到他能清楚表达为止,经过不断训练,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起来,说话也顺畅起来。
二、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要理解一篇课文离不开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说话的训练,因此,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大声读,来调动读的积极性。如:可以采用分组朗读比赛的形式,看谁读的流利,看谁读的有感情,看谁的声音洪亮。学生对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因为分了组,好多孩子还是有集体荣誉感的,不想影响整组的成绩,只得硬着头皮上,一来二去,胆子逐渐大起来了,读书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后两自然段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分组竞赛读的方式,很多胆小的孩子声音比平时大了很多,而且还带上了感情,这让我感到十分欣喜。
三、在活动中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每周我们都会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为学生创建他们自己说话的平台。在班会上,我会让学生轮流总结班级的情况或提出意见建议;队会活动将班级所有学生分成组,让他们自己策划,自己主持,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说话的机会,对于不愿意说话的孩子,不说也得说;我们还会定期举办朗诵会、读书交流会、故事会,尽量为孩子们创造更多上台锻炼胆量、上台说话的机会。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胆子也逐渐变大了,课堂回答问题积极了,有什么事情也敢跟老师交流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但我知道:这种训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帮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