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 徐玉萍

【机构】 山东省青岛东胜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当看到有的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下面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营造学校内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的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假山、凉亭、奇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学校可以联合村委、社区等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些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更多地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内心会充满欢乐,良好的情绪从小就能占据孩子的心,从而就能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心理健康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合理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
  四、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随着整个社会的日益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要有机结合,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因地制宜,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1,第1版.
  [2]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