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作者】 徐 辉

【机构】 山东临沂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作文课上,重视作文的练习,对作文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的确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单纯进行大作文训练,往往两周一次,每次训练周期长,况且狭窄的作文内容和单一的训练方式,远远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因此,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课内外有机结合,进行小作文和小练笔或小片段的教学探索,加强对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内外结合;习作教学
  一、课内外结合 增强写作自信心
  作文教学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完成作文这个载体来实现的。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他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如果教师能以多样和综合的训练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学生将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作文教学就真正达到了目的。因此,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激发其表达愿望,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看、听、感,表达的是自己要说的意思;我鼓励学生放开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是克服作文畏难情绪,激发表达愿望的最好方法。例如,我曾布置了一篇写植物的小作文,在写之前,我对学生说:“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植物,如:仙人掌、青松、荷花、菊花等等,你们能仔细观察,写出它的特点来吗?你是怎么观察到的就怎么写,观察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当时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就如实写出来,写多写少都可以……”由于在写前我鼓励学生大胆写,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畏难情绪,许多同学进行了认真观察,以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发表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同学还由此及彼,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如有个同学,她写道“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向着吹来香风的方向走去。我看到了河面上那墨绿色的荷叶。那么多荷叶,一片一片的,真像是一把把扇子。荷叶中间挺立着朵朵荷花,是粉红色的。有的已经开放,露出了里面的黄花蕊和小莲蓬,真可爱!微风吹过,荷叶、荷花轻轻摇晃,好像是一群仙女,在扇子的轻轻摇动下,跳起轻柔的舞来,把阵阵清香送进我的鼻子里,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了。
  二、课内外结合 细致观察独立思考
  勤于细致观察,善于独立思考,这是写作的基础。社会是个万花筒,只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在作文训练的教学中,我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接触自然界,多接触社会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新鲜的见闻,就会体验到特殊的感受,把这些说给人家听,有了乐于表达的愿望,把它说出来,写出来,这样,学生作文内容就丰富了、充实了,思想感情也真切、深刻了。如我结合第四单元作文要求,布置了一次小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周围生活环境,写一件反映家乡新景象的事,有个同学就写了篇《看娶新娘》,小作者认真观察了婚礼的经过,写了新房的漂亮及全家人的喜悦,她写道:
  “车来了,车来了!”听到人们的喊声,我飞跑着去看。新娘子坐在车上,她穿着红绸袄,黑黑的头发用卡子卡着,后面还戴了几朵小红花。她面带微笑,真美丽。“到了,到了!”新娘子下了车,。二叔出门迎接,我和妈妈把麦麸纷纷扬扬地撒到二叔、新娘子身上。二叔“嘿嘿”笑着,新娘子好象很害羞。我看到二叔那高兴样,也不由地笑了。“啪!”照相机闪光灯一亮,把他们幸福的笑容照下来了……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把家乡的新变化和新气象,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心表达了出来。
  三、课内外结合 用心捕捉生活细节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栽花花满园”。要想作文内容充实、生动,除勤观察,善思考外,还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于无意之中培养写作情趣,多给学生提供写作表达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课内外结合 练好习作基本功夫
  作文训练是学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观察、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训练。学生对作文立意、选材、作文结构、语言文字等都要照顾到,要想做好,往往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班级及学习、生活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搞好单项训练,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联词成句。在训练中,我根据学生水平和生活经验,指定部分词语,让学生联缀成一句或一段话。训练结果是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理解了词语,训练、培养了造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在训练中,我采用的方式是拿出若干句散乱的、无逻辑顺序的话,有时语句也欠通顺,让学生整理、排列、改通顺,使之成为结构严谨的一段话或一篇文。标点断句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知识标点符号是一篇文章的有机组合体,要学会正确断句和正确使用它。
  先说后写。我在四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适量进行了先说后写的训练。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选出代表说,然后让学生们再写。
  除了命题作文训练外,应经常不断变换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教师与学生同题作文,适当穿插一些口头作文、看图作文、听音乐作文、改写作文、即兴演讲等,使沉闷的作文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喜欢学作文,爱上作文课。在多写多练中感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练好写作基本功。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我通过以上课内外结合的训练,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练笔机会。再加上灵活变通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作文水平稳步提升。我相信常此坚持下去,每个学生都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为学生开拓一片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参考文献:
  《沂蒙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