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做个“教书匠”又何妨

【作者】 冯国琼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工匠精神出现在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在日益精细化的科技时代,工匠精神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追求与标志。“教书匠”虽然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但从某种意义看,教书何尝不需要工匠精神呢?本文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探讨了教师需要“精”“专”“新”三个方面的工匠精神,论述了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教师做个“教书匠”又何妨的写作主题。本文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从“精”“专”“新”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精;专;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常听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其实,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教师不过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一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又何尝不是工匠,只不过工作的对象由物品换成人类自身而已。我们偶尔能听到或看到的“教书匠”这一称呼就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
  何为工匠精神,有人说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有人说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何为工匠精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就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解答。
  教育专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要想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上走得更远,站得更高,教师的“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在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可以体现为三个字:“精”、“专”、“新”。
  “精”是指精细、精准,是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雕刻大师们,当他们得到一块雕刻原料时,总是先翻来覆去的研究,去仔仔细细的观察,达到对原料的精准了解,以期最充分的发掘原材料的潜在价值。然后,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构思,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最后才可能出现一件精美的作品。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充满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一个个有着自己的主体意识、千差万别的鲜活生命。要把这样一个群体塑造成一个个令人满意的“作品”,更需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我认为,这个“精”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了解上。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 “教书匠”,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情况进行精细的了解,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这样你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其次,这个“精”还表现在教师自身,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课备精、备细、备准,要认真细致的钻研教材,找到最好的事例、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
  “专”是指专注,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是指专业、敬业,心无旁骛的态度。俗话说的好:一心不能二用。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也曾说过:“成功的奥妙在于你将所有精力、所有思想以及所有资金集中投入到你所从事的一件事情中去。”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有不少的教师他们把很大一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工作之外,有的忙于课后辅导学生,有的忙于第二职业,有的忙于各种社交活动。这样,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被分散,势必要影响到教学工作。
  因不敬业所以不专注,所以,我们要想做到专注就要敬业。爱岗敬业是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要做到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管什么职业、什么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办好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而教师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主要承载者,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变革者,教师对待工作是否专注、是否敬业不仅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圣人之道,未有不一者也。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学会专心做事,只有做事专心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
  “新”是指创新、推陈出新,不断提出新要求,追求新高度的思想理念。如果说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则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只有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工匠精神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涵,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要对自己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教师自身的创新来带动学生的创新,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需要教学名师,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既然不是人人都可成名成家,那做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又何妨?只要我们将“工匠精神”带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我们一样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不妨做个“教书匠”[J].语文建设.2013(10):72-73;
  [2]李捷莲、梁红.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书匠”到“研究生”[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