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以“朗读”为教学突破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杨大慧
【机构】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能力。朗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文本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以朗读为突破口,让“读”真正成为感悟语言的有效载体。
一、自读感知,了解大意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常常要求学生“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学生读过一遍后教师紧接着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遍或领读一遍后就开始了精读领悟阶段,根本没有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学生是否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根本不得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匆匆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根本没有“起点”,也忽视了必要地阅读体验和阅读过程,其效率自然是底下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自觉能动地感知课文内容。此时的读,不仅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更要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有助于学生迅速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为准确。
二、精读领悟,潜心会文
朗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中,要把读作为教学的主线,让课堂成为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阵地, 让他们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 抓重点词句读
串讲串问往往把本应充满整体美感的语文课搞得支离破碎,其教学效率是低的。我们要简化语文课堂,要化零为整,少讲少问,让读串起课堂教学,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朗读,能突出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增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可读性。
如《乡下人家》教学片段:
师: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如诗如画,会读书的孩子能把文字读成画面,还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翻开书,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
生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通过读书归纳我们把一篇原本很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这个句子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还写出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那么你能不能抓住这个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作者对乡下人家怎样的感受呢?
生1:独特迷人
师:谁知道了?什么是独特啊?你说。
生2:“独特”即使是说它的风景跟城里的不同。
师:是呀,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那“迷人”呢?(略停)你说。生3:“迷人”就是景色宜人,能让人流连忘返。
师总:乡下人家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季节都有一道与众不同的,十分使人陶醉的风景,真是这样吗?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这份独特、迷人的美,好吗?
(出示自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找出你认为最能展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生读自学提示
师:同学们,开始读书。
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独特、迷人”这对关键词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进一步的感悟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正因为课堂中学生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复杂的课文简单化,学生更能深入的理解课文。
2、在自主探究中读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和重建过程。在教师的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观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成性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作者在结尾写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而“了不起”一词更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在课堂上,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来展开教学。用一个问题“找出描写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语句,认真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带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读中找出了重点句,在读中体会句子的内涵,在读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整堂课,学生在“找”、“思”、“议”“品”中感受到了这对父子的伟大。
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课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注重读的训练,给学生读的机会,还学生读的时间,让朗朗读书声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一、自读感知,了解大意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常常要求学生“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学生读过一遍后教师紧接着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遍或领读一遍后就开始了精读领悟阶段,根本没有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学生是否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根本不得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匆匆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根本没有“起点”,也忽视了必要地阅读体验和阅读过程,其效率自然是底下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自觉能动地感知课文内容。此时的读,不仅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更要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有助于学生迅速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为准确。
二、精读领悟,潜心会文
朗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中,要把读作为教学的主线,让课堂成为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阵地, 让他们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 抓重点词句读
串讲串问往往把本应充满整体美感的语文课搞得支离破碎,其教学效率是低的。我们要简化语文课堂,要化零为整,少讲少问,让读串起课堂教学,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朗读,能突出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增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可读性。
如《乡下人家》教学片段:
师: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如诗如画,会读书的孩子能把文字读成画面,还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翻开书,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
生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通过读书归纳我们把一篇原本很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这个句子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还写出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那么你能不能抓住这个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作者对乡下人家怎样的感受呢?
生1:独特迷人
师:谁知道了?什么是独特啊?你说。
生2:“独特”即使是说它的风景跟城里的不同。
师:是呀,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那“迷人”呢?(略停)你说。生3:“迷人”就是景色宜人,能让人流连忘返。
师总:乡下人家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季节都有一道与众不同的,十分使人陶醉的风景,真是这样吗?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这份独特、迷人的美,好吗?
(出示自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找出你认为最能展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生读自学提示
师:同学们,开始读书。
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独特、迷人”这对关键词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进一步的感悟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正因为课堂中学生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复杂的课文简单化,学生更能深入的理解课文。
2、在自主探究中读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和重建过程。在教师的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观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成性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作者在结尾写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而“了不起”一词更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在课堂上,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来展开教学。用一个问题“找出描写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语句,认真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带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读中找出了重点句,在读中体会句子的内涵,在读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整堂课,学生在“找”、“思”、“议”“品”中感受到了这对父子的伟大。
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课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注重读的训练,给学生读的机会,还学生读的时间,让朗朗读书声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