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作者】 邢中房

【机构】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重视学法指导,加强情感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通过思品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品德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思品教学;兴趣培养;教材特点;学法指导
  初中思品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思品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品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目的,就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我提出以下几点做法功大家探讨:
  一、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1、要做到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的结合,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积累知识与亲身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要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因为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现形式的活动,如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小组研讨、辩论等形式,引起他们的学习爱好,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来明白一些道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完成学习的任务。
  2、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比如,上课时,有学生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己违反课堂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颗宽容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气氛又和谐。如果此时,老师严厉批评他一顿,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觉得老师不通情达理,因此,师生关系可能因此僵化,整个教学气氛会因为你而紧张,这样既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达不到教学效果。俗话说:“一等老师用眼神教育学生,二等老师用嘴教育学生,三等老师用手教育学生”,由此可见课堂上与学生眼神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学生的最高境界。
  二、教学内容要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有关时事政治、社会实例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书本知识与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思维特别活跃,兴趣非常广泛,对国内外诸多“热点”问题,喜欢了解,更喜欢评论。这时,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再把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能够更加的吸引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资料。
  教材中配有插图是现用思品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不能视之可有可无,应十分重视,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挖掘教材,把插图意思讲清楚,以达到理解观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注意插图的使用方式,特别是须注意交换方式,避免单调乏味。插图的位置不同,使用的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反映教材重点难点的插图应在讲课中使用,印证教材理论观点的插图,一般在课后使用,富有吸引力的插图,最好在导入新课时使用。这样充分利用插图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学法指导,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学法指导的设计要分层次,首先是预习,通过预习提纲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美好人生。
  总之,思品课堂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思品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挖教材特点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