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养花的启示——差生转化之我见

【作者】 杨大慧

【机构】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父亲是个性情中人,早年就爱养花。父亲总是喜欢把正待开放的花端进房内悉心照顾,细细欣赏,这些花也常常被来访的客人赞美一番。一天,正当父亲与他的好友在花园里赞不绝口时,我忽然发现了一盆仙人掌,它从未受到过宠爱,但它还是顽强的生长着,并且正努力的开着一种毫不起眼的黄色的小花,看着眼前的情景,我觉得这多像我的学生们,那些“娇艳、美丽”的花经常得到我的青睐,夸奖,表扬不绝于口,开“小灶”,授机宜,不厌其烦,轻言细语,慈眉善目。对那些“仙人掌”我总是不屑一顾、谈其色变,横挑鼻子竖挑眼,看哪哪不舒服,最后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班级管理也是一塌糊涂。前年我有幸聆听了魏书生的讲座,茅塞顿开,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出了转化差生的几点浅见:
  一、爱心是转变差生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位名人说的好:“播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必须充满阳光”。没有爱就不能打动人和吸引人,更不能唤起心灵的共鸣,而教学更需要爱,它既是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又是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情感相通,学生才可能把教师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才可能对教师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老师,尤其是差生。教育他们时感情要真,态度要和,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时又很自卑,复杂的矛盾心理,使得他们往往在行为上远离同学与老师。因此,教师对差生要有父母般的心肠,要以自己无私的爱心感化差生,用机智、灵活的工作方法摸准差生的思想脉搏,占领差生心灵的制高点,以心还心,以情换情。切实有效的帮助差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其健康的成长。因此,爱是转化差生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二、“对症下药”是转变差生工作的根本保障
  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差生有几种类型,他们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只有找出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一)智力迟钝反应慢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先天智力水平较低,再加上家长没有及时弥补,导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自己没有了信心,家长也无能为力。这类学生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从最简单的知识开始补起,深入浅出。并时常褒扬闪光之处,使之振奋精神,指明后进原因,使之产生希望,借助榜样的力量,使之得到上进的动力。
  (二)家长溺爱型学生
  这类学生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过于溺爱,娇生惯养,造成孩子不愿吃苦,学习上畏难,退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我首先鼓励他们自小事做起,在家中争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习上从不抄别人的作业开始,逐步培养他们不依赖别人,一切事情自己动手,平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参加劳动,组织他们爬山,野炊…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学习习惯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智力并不差,但是个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又不能认真完成作业,。自然成绩就不理想、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他们虽然学习差,纪律松散,但大多都心底善良,集体观念强,这就是他们的闪光点。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育人的全部诀窍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需求”也越来越强,适时适度的表扬、赞赏和鼓励能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大量的教育实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差生不能提过高的要求,要从其爱好和特长入手,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哪怕是对于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也应该以极大的热情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后的充实与喜悦,进而提出高层次要求,这样几经循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又可以使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鼓励是差生进步的动力。另外,自我反省也是一种改变坏习惯的好方法,给他们请“小老师”,用榜样的力量带动他们,孔子曾讲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人有好的行为要立刻学习;看到别人有不好的行为,要立刻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或不足。学生通过经常的反省,就能发扬自己好的一面,克服不良的做法。还要进行自我奖励,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信心克服不良的行为,有一点进步就要进行自我奖励,这样会增强改正缺点的积极性,使自己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
  三、学会忍耐是转变差生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为教师,转变差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希望差生一朝一夕就有较大的改变,更不要希望差生一口能吃个大胖子,补差要有时间做保证,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精神。因此,教师补差要经的起重复、枯燥的考验,要学会忍耐,因为学生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潜移默化的角度看,教师学会忍耐,实在是一种美德,忍耐对于教师本人可以潜心治学,感悟人生,忍耐对于学生就会如丝丝甘露,沁人心脾。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对待差生更是如此,教师只有忍耐才是成功转化差生的保障。
  总之,转变一个差生,就好比攻克一个堡垒,也好比将沙漠变成绿洲,是一项极其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以育人为己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我相信一定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