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巧用PPT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伍 庆

【机构】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PPT参与课堂教学,给我们传统的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改变了现今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密集应用的趋势,深受师生的欢迎。它不仅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它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对改变我们的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PPT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一、直观展示空间图形,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我们在制作各张PPT画面时,要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自己的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要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我的课堂中,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PPT的使用比较频繁,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加强理解能力。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除了让学生动手摸、用眼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点、棱的特点外,我还展示了制作精良的PPT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能够轻松观察到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帮助学生进行了区分和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平移》一课时,我制作的PPT将所要平移的图形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这类课程中巧妙加入PPT进行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直观享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必须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而PPT课件恰好具有这种优势,它可以通过精彩的图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高速度、大容量地为学生提供各个领域的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最让数学老师头疼的莫过于需要书写大量文字、表格的习题课和复习课,或者概念课程。以往都是通过另加小黑板的形式来解决,但是这样处理容量也相当有限,并且也不太方便。现在有了PPT进行教学,可以很方便地把这些东西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显示大量的文字信息显得游刃有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利用师生一起填写表格的形式,优势相当明显。倘若这些板书工作通通需要课堂上解决,无疑有些浪费时间,让整个课堂显得松散,而PPT课件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这一不足。
  三、具体的媒体展示,有助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境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的导入环节时,我采用了网上下载的视频和图片,通过画面、声音,进行直观展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分享成果。
  PPT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切忌照搬照抄,生硬加入,只有会用、巧用才能用的出彩,只有精心设计与制作才能与你的课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