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组合作在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复习中的应用
【作者】 赵贵成
【机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进入高中化学总复习之后,很多老师习惯于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呈现的是传授知识的单向性,体现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性,带来的是学生学习的低效性。
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合作者、探究者。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传递,还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最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最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最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不断地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在讨论中往往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矛盾,从而形成新的讨论。这样问题、讨论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多次进行讨论与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以教促学,师生合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小组组建小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能力、成绩、性格等因素将届高三班位学生分为个小组。组内异质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各尽其能,组内同质是保证组与组之间能公平竞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设置了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和监察员。小组长协调疏通组内成员关系,并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记录员负责书写、记录讨论和实验的内容和结果计时员提示时间监察员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并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位组员必须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自己要熟练掌握,还要帮助同伴并保证所有成员都能学会。设计方法合作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让同学们主要采用的是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成绩分工法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与研究出来的合作学习方法。具体操作是全班学生先集中上课,然后再分组掌握所学内容。小组由四名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起讨论和练习,掌握快的学生要帮助进展慢的同伴。当涉及到开放性试题的解决方法时,笔者让学生采用的是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游戏竞赛法是由斯拉文提出的合作学习方法,通过每周一次“锦标赛”来评价各小组掌握情况,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都给小组积分,成绩好的小组将获得证书或其它形式的奖励。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较好。评价方法实施合作学习后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测验后每位组员的进步程度来衡量,这样能增强组内的互帮互助。
布置任务,自主复习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问题来“驱动”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和提升。比如,在提问时多设计一些分析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将学生潜在的思维水平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知识不如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不如传授思维方法。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思维,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只有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行为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最佳状态。
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出现在高中化学《必修》的二、三、四专题中,复习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族复习。“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笔者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复习,通常首先自我提问,然后各合作小组同学再两两结对相互提问,相互提问时对方回答答案的同时还必须叙述理由。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结对互助解决,两人一组仍不能解决的内容合作小组共同解决,若仍有问题可请教老师或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创设情境,小组活动
在学生己经系统的复习完一个章节内容后,笔者会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设计一些探究性任务,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效和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的情况,通常每位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进行探讨、交流,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使结论更完备,方案更优化。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任务是帮助同伴掌握知识,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并顺利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取长补短,积极互动,相互支持,从而使全班每位学生都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也都能得到提升。
组际交流,归纳总结
各组小组长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组间若有不同意见可辩论,组内没有解决的疑惑也可以在组间交流,一起探讨,深入分析。组际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组与组之间既是竞争对手,但也是合作伙伴每个合作小组汇报完各自的学习成果之后,教师可选取一些最有价值的问题或方案加以点评,或对本次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当然这样的任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不仅可一以让学生力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以不断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时,要坚持客观性与激励性相结合,努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不断创新,建立一种师生互感互动、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实现全面发展。
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合作者、探究者。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传递,还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最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最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最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不断地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在讨论中往往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矛盾,从而形成新的讨论。这样问题、讨论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多次进行讨论与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以教促学,师生合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小组组建小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能力、成绩、性格等因素将届高三班位学生分为个小组。组内异质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各尽其能,组内同质是保证组与组之间能公平竞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设置了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和监察员。小组长协调疏通组内成员关系,并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记录员负责书写、记录讨论和实验的内容和结果计时员提示时间监察员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并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位组员必须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自己要熟练掌握,还要帮助同伴并保证所有成员都能学会。设计方法合作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让同学们主要采用的是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成绩分工法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与研究出来的合作学习方法。具体操作是全班学生先集中上课,然后再分组掌握所学内容。小组由四名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起讨论和练习,掌握快的学生要帮助进展慢的同伴。当涉及到开放性试题的解决方法时,笔者让学生采用的是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游戏竞赛法是由斯拉文提出的合作学习方法,通过每周一次“锦标赛”来评价各小组掌握情况,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都给小组积分,成绩好的小组将获得证书或其它形式的奖励。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较好。评价方法实施合作学习后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测验后每位组员的进步程度来衡量,这样能增强组内的互帮互助。
布置任务,自主复习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问题来“驱动”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和提升。比如,在提问时多设计一些分析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将学生潜在的思维水平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知识不如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不如传授思维方法。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思维,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只有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行为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最佳状态。
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出现在高中化学《必修》的二、三、四专题中,复习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族复习。“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笔者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复习,通常首先自我提问,然后各合作小组同学再两两结对相互提问,相互提问时对方回答答案的同时还必须叙述理由。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结对互助解决,两人一组仍不能解决的内容合作小组共同解决,若仍有问题可请教老师或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创设情境,小组活动
在学生己经系统的复习完一个章节内容后,笔者会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设计一些探究性任务,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效和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的情况,通常每位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进行探讨、交流,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使结论更完备,方案更优化。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任务是帮助同伴掌握知识,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并顺利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取长补短,积极互动,相互支持,从而使全班每位学生都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也都能得到提升。
组际交流,归纳总结
各组小组长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组间若有不同意见可辩论,组内没有解决的疑惑也可以在组间交流,一起探讨,深入分析。组际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组与组之间既是竞争对手,但也是合作伙伴每个合作小组汇报完各自的学习成果之后,教师可选取一些最有价值的问题或方案加以点评,或对本次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当然这样的任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不仅可一以让学生力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以不断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时,要坚持客观性与激励性相结合,努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不断创新,建立一种师生互感互动、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