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尤思政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木马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唯有实现了教学有效性,才能够谈及教学的其他目的和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式,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如此才能够奠定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语文教师都积极引领学生阅读,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训练与活动,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各种多元化的养分,全面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想要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讲故事,因为小学生在这个年纪所知道的知识比较少,没有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通过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从故事过渡到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不知不觉的进行语文阅读学习。二是设置情境,因为小学生这时候的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感性思维的控制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丰富多彩的视频以及图片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中就会不知不觉的融入到课程学习中。三是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除了在课堂内进行课的讲解之外,还应该适当进行一些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能够加深对一些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况与文章中的小女孩作对比,自己比她多了那些,学生可以分组交流,之后在班级中分享,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要提高学生的表达、理解能力,不仅需要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还需大量的语言积累作为其强大的后盾。而语言积累并不能通过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这是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篇幅较短,且课堂教学时间仅有40分钟,学生只能获得极其有限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尽心讲解的同时,还需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再加上教师课堂上的补充,使学生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另外,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也需给予一定的指导,如书籍推荐,问题解答等,使学生可对课外书籍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生动的表达自身看法,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别人的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下笔有神,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阅读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阅读,有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常出现的“学生个体学习”“教师一言堂”的教学问题。合作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分配下自成一小组,并在各自小组中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实现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合作互助性学习。合作阅读教学中,师生、生生信息交流及情感互动次数明显增加,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合作阅读学习能力,对学生良好身心发展及优秀品质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将合作学习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合作阅读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并将需要注意的学习事项告诉学生,以此提高合作阅读学习的有效性,避免“走过场”、“摆样子”合作教学现象的出现。具体注意事项有:积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学习任务;把握好阅读教学的时间及学生探究交流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阅读基础上有所提升和發展。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实施合作阅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加深生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合作阅读学习环境,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并不是只要学生多读就行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学生读的书再多也是徒劳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
  五、多元评价激励学生阅读
  教学评价激励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必然保障,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育教学的润滑剂,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进行不同的评价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对于学生阅读的理解,教师也要随机应变地进行多元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地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为此,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好的阅读习惯的影响下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许福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
  [2]王友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04).
  [3] 范百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堂(下),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