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技巧

【作者】 刘五增

【机构】 昌乐县乔官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技巧探索
  课堂评价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口头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们学习的状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原则,掌握良好的评价方法,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一、实行鼓励式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在对世界和事物的认知和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事物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并且敢于做出探索和尝试,教师若对学生的探索进行严厉、否定的评价,会扼杀掉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和尝试进行鼓励式评价,鼓励学生对新鲜事物进行尝试。此外,教师通过对学生对新鲜事物探索和尝试的鼓励,式学生感受到进行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如在“春雨得颜色”学习中,教师可任由学生对春雨的颜色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描绘,在条件允许下可安排学生对其认知内的春雨进行图画的描绘。其中小学生在对春雨的描绘可能会脱离常识中真正春雨的颜色,但教师对于学生对春雨的大胆描绘要进行鼓励,通过教师的鼓励以及课堂中的绘画环节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小学生对春雨大胆的描绘,可保留住小学生具备奇思妙想的思想,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鼓励式评价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通过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以明确化的评价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导行
  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有时还存在着单一、模糊鼓励的模式。如:“你回答的好,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语言,几乎成为了老师的口头禅,呈现出比较泛滥的趋势。学生到底回答的如何好?如何棒?又为什么能干呢?这种缺少启迪思维、挖掘潜能、激励挑战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费解、泛味,同时还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尽可能的明确。诸如:“会提问的孩子,就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为你鼓掌!”“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很有创造性,大家都很欣赏你!”“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看到你大胆举手发言,我真为你高兴!”“你每一次的朗读都是那么吸引人,真棒!”“你朗读的声音多动听呀,要是再大声点就更富有感染力了!”类似这样的评价语言无论在激励方面还是在导行方面都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
  三、课堂上把评价还给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课堂上我们应该改变由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问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就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交往的一个渠道,作为对话的一种方式,评价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共振。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空间,通过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还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交融,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标准多样,允许个人差异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二)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三)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反映学生情况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课堂达标训练,单元训练,阶段检测,期末考评等方式进行完整评价。所有数据横向从时间维度汇总,纵向以班级平均,多次数据的集合,就能集中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的未来,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1] 庞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2]张小筱,苏春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5).
  [3]于志强.小学语文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