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策略的研究

【作者】 张兴富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绿水镇茅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作了阐述,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策略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一、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还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提问准确而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师们的提问的实效性。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二、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三、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思考的重要课题。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得出“把上下两个底面剪下叠起来,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两个底面的直径、半径、周长,是否相等”,“上下两个底面的对称轴是否相等”等多种检验方法,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提高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年纪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尤其是亲友和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与肯定。教师应在学生回答提问后对学生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使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上“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先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学生如何求得它的面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方面着手思考面积计算方法。学生A:“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很好,面积公式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好点子吗?”学生B:“我认为可以利用补或拆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平行或拆解成其他形状,再求面积。”教师:“这是一个很新颖的解题角度,很棒,同学们可以学习这种方法。”教师对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都给予了肯定回答,给学生一定的鼓舞,有利于学生继续深入分析问题和思考其他解题办法,同时也为没作答的学生增添信心。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心理,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往更高的知识层面思考问题。
  总之,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提问时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对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要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锁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J].考试周刊.2015(73).
  [2] 胡永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4).
  [3] 徐秀兰.有效提问,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