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教育对策初探

【作者】 郭 霞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青少年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个体身心的发育和成熟自然产生的,而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乱子”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辅导与教育对策,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培养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技巧;协助青少年克服异性交往的障碍等。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异性交往
  十三、四岁是人生中最天真烂漫、充满朝气的年龄,由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编织的生活剧五彩斑斓、扣人心弦。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使青少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空前发展,思维方式和情感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应,中学生的交往也向多渠道、全方位拓展,如搞聚会等。由于青少年特有的情感体验——对异性的向往,使男女生的交往亦越加频繁。这种交往是他们生理发展的必然,多数是正常的、友谊性的,而少数学生出现的拉帮结派、早恋等不良现象,是摆在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面前最棘手的问题。那么,应如何正确引导男女生的交往呢?
  一、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所谓性教育,就是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恰如其分的性知识、性心理的教育,使他们从性开始发育时起,就要逐渐懂得“自身”,懂得“什么是性”,打破过去那种对性的闭锁状态,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以增强他们对性冲动的免疫力。同时,性教育也是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和形成法制观,控制自己由于青春期的到来,而出现的强烈的性欲,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两性交往和性爱的发展,纠正他们性意识中的歪曲观念,引导他们的性意识朝着正确的、合乎人性的方向发展。在尽可能避免不正当性刺激的同时,讲明人类与动物不同的性行为的特征,使青少年认识到应该如何把这种需要和欲望置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之下。性教育,并不是不让男女青少年了解性需要和性欲问题,而是要教育他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在性方面的不良冲动。
  性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和性道德教育。对青少年而言,具体内容为:
  ——青春期的性生理发育。如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一般情况和程序、男女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等。
  ——月经和遗精。如女性的排卵与月经的关系、月经周期与出血的天数。男性的遗精与性生理发育等。
  ——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如性意识的发展阶段等。
  ——青春期的性道德准则。如道德的一般概念与性道德等。
  ——正确对待性信息。如人体艺术欣赏、网上的性信息等。
  ——正确处理几个关系。如理智和冲动、美和丑等。
  ——正确理解爱情、婚姻和家庭。
  由于性知识既是科学知识,又是生活知识,是涉及到人的性生理、性心理、性爱、性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性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时,作为长者、师者要打破思想顾虑,一定要慎重、严肃认真,要有针对性,有些内容也可男女生分开来讲。女性从九岁开始逐步进入性成熟期,所以对女性的性知识教育要比男性早一些。少女在首次月经来潮时,如果没有受过性生理知识的教育,都会感到惊慌失措,甚至因而对有关性的生理特征产生“窥探”心理。如果对青少年适时地进行性知识教育,就可能会减少他们对性的好奇心、神秘感以及盲目无知的行为,也会减少他们对有关性生理问题的无益探索,从而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生活上。
  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
  首先,让青少年懂得异性交往的意义。男女生在智力类型上是有差异的,在智能结构上,女性在知觉速度与语言理解上占有优势,男性则在需要空间能力的数学、物理等领域占有优势;在记忆上,女性机械记忆能力明显优于男性;在思维上,女性的形象思维较强,言语表达流畅,而男性则擅长于抽象和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上,女性善于模仿、加工和分类,联想丰富,而男生喜欢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在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上的差异所致,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有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犷,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在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窄,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是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其次,让青少年正确区分爱情和友情。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上,以真诚、信任为基础的朋友间的深厚感情;爱情是指男女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的、忠贞的、专一的感情。专一性、排他性、冲动性是区分爱情与友情的重要标志。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而友情具有广泛性、公开性和非排他性。爱情具有强烈的冲动性,而这在异性的友谊中却很难看到。爱情可以在友情的基础上产生,但友情并非爱情,教育者要让青少年必须划清爱情和友情两者的界限。
  三、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
  1.了解认知发展新阶段
  从十二岁开始,到整个成人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他们对一些假设的前提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系统、全面地寻求答案,对各种事物及现象也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从而促进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所创立的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可见认知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非同寻常。
  2.了解人格与社会化的发展
  12~14岁,是人的情绪发展的一段最困难的时期;14~18岁是发生心理病态的敏感期。12~17岁,青少年的坚定性、竞争性、领导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逐渐增强,而焦虑、缺乏自信、惊慌及恐惧、对别人的依赖性等特征都在逐渐减弱。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乎别人的看法,渴望被人理解,他们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缺点,面对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表现得特别敏感,尤其是老师和长辈带有评价成分的言谈话语,他们都十分关注,有时还想寻根问底,问个明白。哪怕是一句很平常的批评的话,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在选择朋友上,标准常常是有共同的理想、抱负,协调的兴趣爱好,接近的性格特征,真诚的相互关心。当遇到自己心爱的异性朋友时,常会掂量自己够不够资格,从而推动其完善自己的个性。在道德意识上,由于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广泛,以及自己道德实践的经验扩大,他们掌握的道德准则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概括,越来越深刻。
  四、培养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技巧
  1.真诚尊重
  在交往中要以尊重为前提,做到言行有度,庄重自爱,既珍惜自己的感情,也要尊重别人的感情;既拒绝别人对自己采取轻浮的举动,自己也不会对他人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自然会对你作出肯定的评价。
  2.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己,有助于培养自己以平常心与异性相处。而且,更有机会了解不同的异性,因为一个人在集体中的表现比他在某个异性面前的表现更为真实。
  3.大方得体
  总之,初中生的情感如幼枝嫩芽相当脆弱,经不起挫折,也就是不知如何面对挫折,有时又不能摆脱挫折,可能会长时间甚至整个人生都受其影响。因此,教师应随时随地深入学生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