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低年级运用线段图解简单的问题
【作者】 泽真拉么
【机构】 四川省阿坝县阿坝镇城关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线段图就是利用多条线段来直观表示抽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当中是非常直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有必要做好这样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得小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线段图;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背景简介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就是人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数学教学并不是希望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专门从事学生研究的人员,而是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后续的学习和解决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简单来说,也就是希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数学教学往往更多强调的是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想要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都融合到教学环节当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直观感觉到数学的作用和意义,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加以利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线段图的应用就是非常典型的应用,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还没有十分准确的认识,而线段图则正好能够实现这样一种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和过渡,通过数学当中数量关系模型的构建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线段图的利用和教学,就能够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直观化,使得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明朗化,一方面是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小学生的思维建设。正是因为这样,小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样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高效课堂。
二、利用线段图来解读数学信息
建立正确数量关系的核心就在于对数学信息的解读,在新课标下,教材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数学情景,因此各类数学信息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还需要弄清楚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这对于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尚低的小学生而言就还是非常有困难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对数学信息进行全面的观察判断并分析重组,这样一个过程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线段图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线段图简便而直观。在应用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题目当中的文字、图形或者是数字转化成为线段图;然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线段图当中每一个线段所代表的实际内容和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此环节当中,学生就能够把握住各个线段所代表内容的大小关系,最后的环节就是从直观的线段图上认识到各个信息点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这里举例进行说明,三年级一道计算题当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50个苹果,梨是苹果的三倍,梨比苹果多多少个?”在这个问题当中,学生的困惑点在于不知道梨的实际个数,因此在解决问题上出现困难,但如果将上述问题转化成为图一所示线段图,学生则能够直观的从图中看到梨比苹果多的部分以及其所代表的数量。
三、借助线段图来构建数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在上文当中已经明确指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各个数学信息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是非常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前提之下进一步引导其将题目当中的数学信息及逻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生正是因为把握不住正确的数学思维才无法理解各种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其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于此,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信息转化成为线段图,通过数形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来保证学生掌握信息之间的准确关系。
四、借助线段图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毫无疑问,数形结合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为直观的线段关系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就能够通过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达到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在这里结合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来进行说明和分析: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当客车行驶了全程的2/3时,两车相距60km,问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这个问题的综合性质非常强,学生在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一旦把握好其关系,则能够非常简便的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解答。正是因此,在此处利用线段图就是非常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够直观而清楚的把握住信息之间的关系,还能够非常直观而明确的看出该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其线段图如下所示:
解法一:从左往右看的话,两地之间的距离[3/4-(1-2/3)]=5/12,这样一段距离就是60km,从而可得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60/(5/12)=144km。
解法二:从右往左看,此时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3-(1-3/4)]=5/12,这样一段距离同样是60km,因此同样能够得到上述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5/12)=144km。
五、结语
从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将数学信息转化成为线段图来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保证数学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使其思维从单一型向全面型发展与转化,使得小学生在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上都能够有大的突破,最终真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晓红.发挥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渗透线段图的认识[J].教育科研论坛,2008(5)
[2] 郭晓雁.线段图在解应用题中的作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3] 张晓华.论小学数学利用线段图解应用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关键词:线段图;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背景简介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就是人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数学教学并不是希望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专门从事学生研究的人员,而是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后续的学习和解决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简单来说,也就是希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数学教学往往更多强调的是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想要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都融合到教学环节当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直观感觉到数学的作用和意义,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加以利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线段图的应用就是非常典型的应用,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还没有十分准确的认识,而线段图则正好能够实现这样一种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和过渡,通过数学当中数量关系模型的构建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线段图的利用和教学,就能够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直观化,使得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明朗化,一方面是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小学生的思维建设。正是因为这样,小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样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高效课堂。
二、利用线段图来解读数学信息
建立正确数量关系的核心就在于对数学信息的解读,在新课标下,教材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数学情景,因此各类数学信息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还需要弄清楚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这对于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尚低的小学生而言就还是非常有困难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对数学信息进行全面的观察判断并分析重组,这样一个过程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线段图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线段图简便而直观。在应用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题目当中的文字、图形或者是数字转化成为线段图;然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线段图当中每一个线段所代表的实际内容和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此环节当中,学生就能够把握住各个线段所代表内容的大小关系,最后的环节就是从直观的线段图上认识到各个信息点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这里举例进行说明,三年级一道计算题当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50个苹果,梨是苹果的三倍,梨比苹果多多少个?”在这个问题当中,学生的困惑点在于不知道梨的实际个数,因此在解决问题上出现困难,但如果将上述问题转化成为图一所示线段图,学生则能够直观的从图中看到梨比苹果多的部分以及其所代表的数量。
三、借助线段图来构建数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在上文当中已经明确指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各个数学信息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是非常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前提之下进一步引导其将题目当中的数学信息及逻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生正是因为把握不住正确的数学思维才无法理解各种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其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于此,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信息转化成为线段图,通过数形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来保证学生掌握信息之间的准确关系。
四、借助线段图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毫无疑问,数形结合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为直观的线段关系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就能够通过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达到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在这里结合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来进行说明和分析: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当客车行驶了全程的2/3时,两车相距60km,问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这个问题的综合性质非常强,学生在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一旦把握好其关系,则能够非常简便的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解答。正是因此,在此处利用线段图就是非常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够直观而清楚的把握住信息之间的关系,还能够非常直观而明确的看出该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其线段图如下所示:
解法一:从左往右看的话,两地之间的距离[3/4-(1-2/3)]=5/12,这样一段距离就是60km,从而可得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60/(5/12)=144km。
解法二:从右往左看,此时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3-(1-3/4)]=5/12,这样一段距离同样是60km,因此同样能够得到上述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5/12)=144km。
五、结语
从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将数学信息转化成为线段图来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保证数学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使其思维从单一型向全面型发展与转化,使得小学生在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上都能够有大的突破,最终真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晓红.发挥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渗透线段图的认识[J].教育科研论坛,2008(5)
[2] 郭晓雁.线段图在解应用题中的作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3] 张晓华.论小学数学利用线段图解应用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