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初探

【作者】 杨 琼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水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通过数学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显著进步,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相当一部分还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所以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使得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呢?
  一、在学习生活中创造合作机会
  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必须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生活中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它和长方形的共同点、不同点等等,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获得一个最接近答案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合作等等。当然,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表现,适当提点,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旁敲侧击,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学生时,也可以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名言谚语来教导学生要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分工合作,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另外,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努力设计出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合作学习中与他人共同进步。在学习时,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是很多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完成任务。 
  二、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课堂中合理设置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想要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结果,必须将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运用,既不能走形式化的路线,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学生的想法和需求,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隐患。本文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将问题合理设置,由此来将学生的讨论热情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培养学生不断提升合作意识和掌握合作技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需要通过语言交流与表达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提出质疑,进而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来清晰明了地阐述自己对于问题的观点与见解,让小组成员对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认同的同时并虚心听取其他同学提出的建议,以达到优势互补的学习效应。因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讨论、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与探究、发表观点等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此教师可在一旁认真观察并听取各小组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适当参与到某一小组中的讨论中,及时纠正并辅助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学习探究,给予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以鼓励、激励和肯定,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充满自信心地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
  五、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如教学“法口诀表”,根据已经学习了的“1-9的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出示讨论问题的思考提纲,如“乘法口诀表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规律?”“一般每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是否每句乘法口诀都是这样?”“根据乘法口诀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这些疑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研究,共同探讨,得出答案,再向全班汇报、总结,学生通过这种学习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又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于丹凤浅谈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25).
  [2]卢娟 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 新课程(教研), 2011(09).
  [3]熊成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