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法探讨
【作者】 邢中卫
【机构】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湘版新编初中地理教材给人以清新朗目之感,它在内容编排、形式结构等方面都与以往所使用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侧重探讨根据该教材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结合湘版地理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和教法上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人曾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湘版地理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含有丰富的激发兴趣的素材,所以要充分加以利用。
第一,重视每节课的引入过程。“万事开头难”。好的引入过程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求知状态。课堂的引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可以是故事、音乐、谜语,也可以是提问,引起学生的质疑。例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用音乐作为引入方法,利用自身擅长弹琴的特点,用手风琴演奏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手风琴是俄罗斯人广泛喜爱的乐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传唱世界的俄罗斯民歌,将二者结合引人新课显得自然,学生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接着启发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俄罗斯的情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言。
第二,结合时事和现实生活。时事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因此也就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西亚是世界的热点地区,时至今日,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仍在继续,为西亚一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含义,更理解了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讲到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时,则和我们广西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分析冬、夏季风性质,一句本地俗语“北风是贼,南风是客”。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北风势力强,南风势力弱”的性质差别,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具体,自然就会对地理产生兴趣。
第三,巧设疑问,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提问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和形式。湘版地理教材的教学过程已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积极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共同的讨论,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湘版地理教材中大量的读图思考、读表读资料设问以及“活动”栏目等,都为提问设问提供了方便。例如,介绍完世界的人口以后,教材安排的问题有:“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以及读漫画“处境艰难的地球”回答“你能说出漫画所表达的含义吗?”等等。这些设问含义深刻、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二、注重讲清重点知识
湘版地理教材的内容层次和头绪已经减少,重点比原来课本更加突出。因此,对于重点基础知识,要讲得充分具体。在内容上,要加以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说明,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展开;在形式上,课本中的插图、引言、活动栏目、阅读材料,都要围绕重点充分利用,不能忽略;在方式上,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生动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例如,关于“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不仅要利用好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重点段落和概念,仔细分析插图插画等,还要启发学生联系当地的人口现状进行思考,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利用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进一步使其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世界性及严峻性。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虽不都是要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有的材料有助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有的则可以利用来说明正文内容,可以作适当讲解。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插图多、插图种类多、表达形式新颖、图文结合密切,这是湘版地理教材的特色,教学中要结合这些特色,充分发挥插图的功用。
一是课本中的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数量差异、因果关系以及地形起伏状况等,一般是文字表述的形象化,文图结合来共同说明地理内容。这些图像一方面可以利用来讲课,如讲到地形对美国天气变化的影响,就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读地形与气流图,分析西部高大山脉对温和湿润西风的阻挡作用,东部低缓山脉、高原对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不造成阻挡,纵贯南北的中部平原方便强烈的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在冬季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以图代文、以图引文的插图,教师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会学生读、用上述图像,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观察,训练学生读图、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二是课本中的彩照、速描图、漫画图等,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形象或对重点内容起夸张强调的作用,应围绕课本正文灵活运用。例如,有的彩照,可以启发提问,作为新课引入,引发学生思索的兴趣;有的各国名胜古迹图,可以指出其注意内容;有的图像包含内容很多或者能一目了然,则可以略而不讲。
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湘版地理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脉络清楚,而且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活动”、“阅读”栏目都为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因此,多数栏目安排的活动要指导学生认真去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既巩固加深知识,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还应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形式上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围绕主题展开议论、讨论,或者是学生向教师质疑等等;在教法上应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传统的板书、版画、板图与现代的电视、投影、幻灯、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相结合,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湘版地理教材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再沿用老一套教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材。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写宗旨及其具体特点,把自己的地位从直接传授向间接指导学生逐步转化,是我们地理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人曾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湘版地理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含有丰富的激发兴趣的素材,所以要充分加以利用。
第一,重视每节课的引入过程。“万事开头难”。好的引入过程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求知状态。课堂的引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可以是故事、音乐、谜语,也可以是提问,引起学生的质疑。例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用音乐作为引入方法,利用自身擅长弹琴的特点,用手风琴演奏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手风琴是俄罗斯人广泛喜爱的乐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传唱世界的俄罗斯民歌,将二者结合引人新课显得自然,学生有新鲜感,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接着启发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俄罗斯的情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言。
第二,结合时事和现实生活。时事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因此也就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西亚是世界的热点地区,时至今日,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仍在继续,为西亚一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含义,更理解了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讲到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时,则和我们广西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分析冬、夏季风性质,一句本地俗语“北风是贼,南风是客”。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北风势力强,南风势力弱”的性质差别,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具体,自然就会对地理产生兴趣。
第三,巧设疑问,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提问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师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和形式。湘版地理教材的教学过程已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积极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共同的讨论,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湘版地理教材中大量的读图思考、读表读资料设问以及“活动”栏目等,都为提问设问提供了方便。例如,介绍完世界的人口以后,教材安排的问题有:“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以及读漫画“处境艰难的地球”回答“你能说出漫画所表达的含义吗?”等等。这些设问含义深刻、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二、注重讲清重点知识
湘版地理教材的内容层次和头绪已经减少,重点比原来课本更加突出。因此,对于重点基础知识,要讲得充分具体。在内容上,要加以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说明,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展开;在形式上,课本中的插图、引言、活动栏目、阅读材料,都要围绕重点充分利用,不能忽略;在方式上,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生动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例如,关于“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不仅要利用好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重点段落和概念,仔细分析插图插画等,还要启发学生联系当地的人口现状进行思考,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利用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进一步使其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世界性及严峻性。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虽不都是要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有的材料有助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有的则可以利用来说明正文内容,可以作适当讲解。
三、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插图多、插图种类多、表达形式新颖、图文结合密切,这是湘版地理教材的特色,教学中要结合这些特色,充分发挥插图的功用。
一是课本中的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数量差异、因果关系以及地形起伏状况等,一般是文字表述的形象化,文图结合来共同说明地理内容。这些图像一方面可以利用来讲课,如讲到地形对美国天气变化的影响,就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读地形与气流图,分析西部高大山脉对温和湿润西风的阻挡作用,东部低缓山脉、高原对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不造成阻挡,纵贯南北的中部平原方便强烈的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在冬季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以图代文、以图引文的插图,教师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会学生读、用上述图像,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观察,训练学生读图、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二是课本中的彩照、速描图、漫画图等,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形象或对重点内容起夸张强调的作用,应围绕课本正文灵活运用。例如,有的彩照,可以启发提问,作为新课引入,引发学生思索的兴趣;有的各国名胜古迹图,可以指出其注意内容;有的图像包含内容很多或者能一目了然,则可以略而不讲。
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湘版地理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脉络清楚,而且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活动”、“阅读”栏目都为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因此,多数栏目安排的活动要指导学生认真去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既巩固加深知识,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还应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形式上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围绕主题展开议论、讨论,或者是学生向教师质疑等等;在教法上应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传统的板书、版画、板图与现代的电视、投影、幻灯、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相结合,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湘版地理教材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再沿用老一套教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材。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写宗旨及其具体特点,把自己的地位从直接传授向间接指导学生逐步转化,是我们地理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