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联系实际,活化生物教学
【作者】 多吉旺扎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生物学教学和生活实际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应懂得怎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现象”,更是对生物学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提出了要求。所以教师除了完成教材中的各项活动外,还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中的热点问题,挖掘新的教学材料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理念提出以来已久,不少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对此也做过不少研究,江苏省的李步振在2004年就从国际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择选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贯彻实施,要求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学知识,因此更加强调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生活实践从而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
为了更好的联系实际,活化生物教学,我们应该尽量贯彻以下原则:
1. 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整合首先必须遵循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原则,新课改的要求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时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保证,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确保在整合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节时,可以先展现美国的科幻大片《金刚》的相关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主人公金刚真的与女主人公结婚的话生活是不是会幸福?他们能否拥有后代?如果不能,为什么?……从而引入本节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的原则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可以?还要看什么?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3. 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
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还可以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比如,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关“DNA双螺旋结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教学场景,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用6种不同颜色的球体代表4种碱基、脱氧核糖及磷酸,然后用两种棒状连接物代替氢键与磷酸二酯键,然后让学生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拼接,在拼接完成后由教师再把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复述,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教学的过程,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印象。
4. 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生物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
5. 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在平时选择一些联系实际的小材料,恰当地利用到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对白血病患者通过移植骨髓进行治疗,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会出现抗性等反应。而且能够配型的骨髓也很少,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如何获得可移植的骨髓呢?涉及到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因为学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6. 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除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植物的其他向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I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活学的优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向往,树立学好生物学的新理念,活化了生物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了更好的联系实际,活化生物教学,我们应该尽量贯彻以下原则:
1. 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整合首先必须遵循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原则,新课改的要求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时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保证,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确保在整合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节时,可以先展现美国的科幻大片《金刚》的相关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主人公金刚真的与女主人公结婚的话生活是不是会幸福?他们能否拥有后代?如果不能,为什么?……从而引入本节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的原则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可以?还要看什么?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3. 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
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还可以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比如,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关“DNA双螺旋结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教学场景,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用6种不同颜色的球体代表4种碱基、脱氧核糖及磷酸,然后用两种棒状连接物代替氢键与磷酸二酯键,然后让学生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拼接,在拼接完成后由教师再把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复述,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教学的过程,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印象。
4. 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生物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
5. 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在平时选择一些联系实际的小材料,恰当地利用到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对白血病患者通过移植骨髓进行治疗,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会出现抗性等反应。而且能够配型的骨髓也很少,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如何获得可移植的骨髓呢?涉及到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因为学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6. 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除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植物的其他向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I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活学的优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向往,树立学好生物学的新理念,活化了生物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