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作者】 方兴华

【机构】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阅读教学的现状(一)阅读教学的意义;(二)阅读教学的现状。二、有效的阅读教学的措施:(一)改变阅读观念;(二)激发阅读兴趣;(三)、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阅读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具体的实施者语文教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有效的阅读教学的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鸟的天堂》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呈现了许多美丽得图片,渲染天堂的境界,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顺势倒入课题“天堂”提出问题:“在你心中的天堂应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
  (三)提高阅读效率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语文阅读效率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幸福什么》《爬山虎的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如在教学《白鹅》时,我就紧紧抓住“高傲”一词,提问:“从文中的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学生阅读课文时,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感受白鹅的高傲,寻找白鹅的高傲,最后交流白鹅的高傲。这样大大突破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结合文中的语境,针对学生的想像提问。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展开想像,进行语言拓展训练,为解读文本作用很大。例如:在教授《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巨人赶走了从围墙爬进去的孩子时,有这样一个句子“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教师相机提问:“小男孩用会说话的眼睛想要告诉巨人什么呢?”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各抒己见,有的说:“他想告诉巨人正是你的冷酷阻碍春天的到来。”有的孩子说:“巨人,你太自私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有的孩子说:“巨人,你不知道分享所以春天是不会来的。”等等,孩子们新奇的回答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突破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阅读教学。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