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激发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者】 汤丽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升入高中,好多学科的特点都会跟我们初中时的不一样了。不少学生觉得语文课仍然不够亲近,仍然严肃,仍然可敬而不可爱。学习流于形式,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袖手旁观。造成语文失宠,学生厌学的原因是我们语文教师。而真正能感化学生的也是教师。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愿与同仁共同商榷: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放松。在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他们会更有效地获取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水浒传》中跟课文有关的一段视频。学生在观看了视频以后情绪激动,兴趣盎然。这时,教师可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三、利用注意的规律性培养兴趣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听课不可能始终保持旺盛,难懂的、枯燥无味的事物,就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能善于运用诚挚的情感、生动的注意力,注意力衰减速敢,兴趣也随之消失了,所以要使学的事例、奔放的热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浓厚的未知生产生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保持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窦蛾的悲愤,鲁迅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堂课开始时,学生刚坐下,心还未定,外界的干扰还未排除,比如《绿》中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愤怒等注意力便会分散,随后几分钟,注意力集中,约过半小时,注意力又会逐渐下降,根据这个心理规律,教师要上好课,先根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兴趣,要有“一鸣惊人”“引人入胜”的开头。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了,直接兴趣是对学时采取灵活的方法加以吸引,如在上课时除了运用富有激情生学习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它由学习过程的趣的导语引人入胜外,还常常在学生注意力下降时,有意识地讲味性或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指对学生学错,或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或结合内容插上一个有趣的故事习活动或学习内容,虽不感兴趣,但对学习活动将来的结果而等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再集中起来。产生兴趣,从需要激发出来的兴趣一经产生,就具有较强的兴趣。
  四、结合地方特色,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对自己家乡的事物较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采用这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学生大多对现实生活缺少必要的了解,体验贫乏,感悟肤浅,课堂上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扫除语文传统教学过程中沉闷、压抑、一潭死水的局面,使教学变成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引发学生的爱乡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本地传统艺术文化的延存和发展。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充实课本教材,弥补课本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文化素材,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还可以通过学生群体的参与,开展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动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到“寓教于乐”,真正实现学生的“爱学”“乐学”。只要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今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就会产生探究知识的力量,在语文学习之路上就会不断前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