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实现理想化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作者】 曹颖
【机构】 吉林省白山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在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学,创设情境,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是实现化学理想课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关键词】问题导学 实验教学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学,创设情境,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是实现化学理想课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理想中的化学课堂应该至少具备这些特点:课堂中师生关系和谐,气氛愉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课堂,多年来做了很多的尝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问题导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实现理想课堂的重要途径。
提问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的纽带。
1.课堂提问要注意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能激发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学习“溶液和乳化”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洗涤剂清洗有油污的盘子和碗会洗得特别干净?用汽油或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两者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洗发时要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素?为什么吃松花蛋时要加点醋味道会更好?
在复习 “常见的盐”时提出问题:在家里的厨房里如何鉴别食盐和纯碱?如果不限制使用的药品,还有哪些鉴别方法?
2.在教学中尽量注意让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溶解度”的内容时,直接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学生会在书中找到溶解度的概念,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溶解度的概念中要强调“温度”、“100克水”、“饱和溶液”等四要素[2]。所以我把原来的问题变成以下几个问题,效果很好。
在温度和水的量都相同时,氯化钠和硝酸钾中谁溶解的多呢?
如果水的温度不同或者水的量不同还是这样吗?
如果溶液不饱和又会怎样呢?这又说明二者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这样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就能很顺利的理解概念,效果很好。
再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利用同学们喜欢喝的雪碧、芬达、可乐等饮料,展开实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把这些饮料的瓶盖拧开后会逸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
为什么这些饮料统称为碳酸型饮料,而不叫二氧化碳饮料呢?
这些饮料中的碳酸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会猜想可能是CO2和H2O反应生成了碳酸。那么如何证明饮料中的CO2究竟是溶于水,还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设计出下面的实验方案:
①分别向一定量的雪碧和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②把干燥紫色石蕊试纸放入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③向滴加了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再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2]。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确了CO2的确是和H2O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CO2和H2O,知道了为什么雪碧、芬达、可乐等饮料叫“碳酸饮料”的原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是实现理想课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分组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3] 。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了12个小组,在课前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预习教材,按照教材的课外实验,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自制一个净水器。等到上课时,每个小组都带来了自己做的净水器,兴奋地邀请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非常高兴,都想比一比谁的净水效果好。实验前,我事先准备了一杯加了几滴红墨水的浑浊的水,在分组实验时让学生一半儿用漏斗过滤,另一半儿用自制净水器过滤,比较得到的水样有什么变化。结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有几个小组的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水澄清但有点红色,自制净水器流出来的水居然澄清无色,感觉很惊奇;有几个小组的水样都有点颜色;还有两个小组的水样漏斗过滤的澄清但是有颜色,自制净水器流出的水浑浊。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同学们认真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自制净水器出来的水无色澄清是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再让同学们把活性炭加入到有颜色的水样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了无色澄清的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自制净水器流出的水有颜色是因为瓶盖上面的孔太大,水没有和活性炭充分接触就流下来了,吸附的效果不好;自制净水器净化水失败的原因是下面的棉花太少,而且没有压实,导致过滤效果不好,课后再重新改进。在这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团结合作,人人都动手,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很好。
但是由于初中化学仅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在课堂上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学习。这也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思考,尽快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实现理想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常林. 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注意事项[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5):299-299.
[2] 陈梅. 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