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钱 晔

【机构】 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农、林、牧、副业的各个方面,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兴趣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兴趣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高目标。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出发,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着重在解决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旨在提高高中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 高中化学;兴趣;实验 

  沙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高中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只有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长时间地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转化为学习化学的斗志和动力。但是在实际的教与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意识不到兴趣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而高中化学知识的复杂性与抽象性使得其较难被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此而出现畏难情绪,便不够用心去学这门课程。这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出现的普遍情况,其解决之道即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积极协助学生共同处理好学习的难题,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基本兴趣。无论从事什么学习活动,兴趣永远都是学生最好的动力,并且如果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都意义重大。
  二、巧设悬念,启迪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探索知识的初步,“疑”是发现问题的前提,一个好的精心设疑布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是启发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例如讲盐类水解时,可以先提出如下问题∶盐类的水溶液是否显中性?为什么盐类会水解?其实质是什么?哪些盐可以水解,其水溶液的酸碱如何判断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归纳小结,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
  三、利用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整堂课的程序设计为:制趣―初立志―讨论―实验―自学―辨析―再立志。如一位老师的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却面带难色。老师不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制趣,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
  四、加强学生实验,让学生融入实验中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周密进行观察探究的实验。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力求上好实验课,让学生做好实验。不能为了省事或者偷懒,而将必做的实验改成讲实验。
  在引导学生做实验前,教师要先做好仪器准备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享受亲自动手做实验的乐趣。并且,化学教师在实验前,要和学生分析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障碍,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学生既可以暂时避开紧张的学习氛围,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趣味实验、辩论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诸如此类的课外活动在发展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之余,也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化学家故事的演讲活动,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化学家的故事,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向学生讲解有用的多,学生可以将收集的故事在课前五分钟进行一次热烈的讨论和推选,最后评选出优秀的故事进行课堂演讲,如此便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学习元素周期表之前,教师强制性地将门捷列夫及其元素周期表灌输给学生,学生对于这突如其来又抽象的元素周期表必然会产生一种排斥感。但是化学家故事的演讲活动让学生提前对门捷列夫有了深切的了解,很多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就对元素周期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之根本所在。教师要掌握教学规律,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把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放在首位,鼓励学生主动接受化学知识的学习,切实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