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作者】 宋 斌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小学体育教学也应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完整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挑战性等特点,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平台的同时,也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然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和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制约着学生,无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兴趣,也无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如何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路?如何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思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是我们体育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针对学生的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弱势,针对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的心理特点,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项目、大范围的教学目的。选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以自己的努力达成课程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跑步练习,对千低年级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正确的跑姿即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必须掌握跑步的基本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包括多个项目,有出径,武术,技巧重球类,体操等.每一种教学内容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还应该把握住各个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素质教育和教材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彻底改变。
  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建立使得对学生统一化要求很高。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课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与不同需求,其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致。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模式就考虑了人体差异的存在,根据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抱负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抱负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千万不要让他们好高骛远,一旦目标远离实际而在体育学习中受到重大挫折,就常会削弱体育学习动机,以至一蹶不振。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较低难度的动作,因为这类动作他们确信能够完成,然而这种目标往往不能激发起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另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高难度动作,远离他们的实际,使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也不可能产生奋进的体育学习动机。因而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由易到难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通过不断追求,一定能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三、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目前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应当在课堂中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彻底的否定,而是要在现实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老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学到标准的体育运动的姿势和动作,但在新时代条件下,小学生难以发挥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学习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创新;计学生自己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再让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展现给其他学生,然后由老师进行适当地纠正和指导,在这过程中,不是老师直接指出学生哪个动作不标准或者是错误的,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动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后只有学生再次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纠正,其他学生纠正不出来,再由教师进行深度剖析,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明白。只有将课堂教给学生,学生才能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环节创新
  由于在创新教学中将教师的作用发挥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引导,因此在教学中一些具体的体育运动环节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练习和创新。比如在课程学习前的准备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自主的安排,只对时间进行规定,而在内容上可以由学生来自主决定应该是游戏还是做操,并对表现优秀或是得到大家喜欢的活动提出表扬和肯定。而在集合的队形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决定,三角形、圆环形或者是十字方队都可以,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即可。此外,在跳远、跑步等运动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伙伴和搭档,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游戏上的创新,从而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五、创设发问情境
  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要求体育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从体育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要求体育教师采用“开放式”发问,所设计的提问耍不限于一种答案,耍使学生想的更宽、更广,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
  六、寓新于教
  我国的小学生都是6—13周岁的儿童少年。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很容易受到新鲜事物或事情的刺激,“喜新厌旧”突出。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师每堂课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体育课完全没有必要弄得跟上语文、教学课那样严肃,要求学生时刻都端端正正的,认直听老师的一言一语,注意老师的“一举一动”。相反,学生完全可以从那些束缚中解脱出来,老师也可以为活跃课堂玩一些“新花样”。如今,多媒体已经进入到了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动作分解讲解的光盘;在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时,可以放些精彩比赛集锦;在进行乒乓教学时,也可以播放乒坛名将的经典比赛;其他的体育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新技术。这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激情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再如,做热身活动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但很多学生都对热身活动不认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设计出几套“轮换阵容”,可以提高学生做热身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增添一些競技元素,组织一些小型比赛,对优胜者给予一份象征性的奖励。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新是一种创造,不是复制或敷衍塞责,是一种事实求是的改造和升华。小学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秉承我国改革史上那些乘风破浪的先行者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探索,勇于试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创新的思维打开,开启学生的体育智力和品德两扇门,为体育的教学注入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