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余荣岚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丽雅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的时代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再像过去那样继续培养“答题工具”和死记硬背的应试学生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时代赋予我们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 创新能力;教学手段;创新意识
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设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精于引导,在探究新知中孕育创新思维
教师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张扬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并以此作为“引导点”,引导启发创新思维。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我把“引导点”定在让学生通过摆奎逊耐彩条,直观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必须包含这两个数的所有质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有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能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摆一摆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尝试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学生把直观的奎逊耐塔形图与短除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很快就找到答案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切忌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望而生畏。要多鼓励、少批评,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自由弛骋的心理空间和活动形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来。
二、加强学生合作性学习理念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利用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体,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象又包含受教育者对客观事物所获得的认识。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育学生学习数学要以现实为依据,解决现实问题。数学新教材又更加侧重这一点,数学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数学原理去概括、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要从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和应用意识抓起,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将现实问题数学化,通过分析、判断、验证,得到实际问题的结果。但往往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接触现实现象少,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而数学应用问题又都是一个个实际问题加工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多引导、多练习、多接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释水平,多方位训练,加强一些专业术语的认识,让学生习惯问题的来源,弄清问题的实质,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学校餐厅计划购买12张餐桌和一些餐椅,现从甲、乙两商场了解到:同一型号的餐桌报价每张均为200元,餐椅报价每把均为50元。甲商场称:每购买一张餐桌赠送一把餐椅;乙商场规定:所有餐桌椅均按报价的八五折销售。那么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买更优惠?
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思路。其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为创新教育的引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保障。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图像的动态化,建立了三维空间的几何模型,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模式,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特点,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图片的展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间接地提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数学中的某些抽象问题,利用二维平面的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功能特性,将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三维空间图片的展示间接地体现出来,方便了后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间接地增大了创新教育目标实现的机率。
五、设计实践型作业,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
布置数学作业,不能拘泥于课本重复练习,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可根据学生智力方面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调查,让作业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作业的完成不只是结果,应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如在学习《克、千克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小学生在课间几乎没有实验感受,体会不深。因此,课前课后,我设计了一些体验的作业。课前布置学生为家里买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和一袋食盐,先看看这些物品的体积大小。然后掂一掂,把这些物品的重量记在心里,课后布置学生估计物品的重量,如估一本数学书的重量,估一支笔的重量,并说出估计的依据。如一本数学书约重100克,因为1小袋味精100克,所以知道了一袋味精的重量大约与一本数学书的重量相等。再算物品的重量,1袋食盐重500克,2袋这样的食盐重多少千克?1小袋味精重100克,10袋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千克?还要求他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千克,还有哪些物品合起来的重量是1千克。这样,通过体验,学生对物品的重量有了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
哈佛大学校长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观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今天,它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做这样的思考: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再使学生会按刻板设定的“标志”解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变知识的结论为探究的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中启迪思维,在实践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 创新能力;教学手段;创新意识
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设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精于引导,在探究新知中孕育创新思维
教师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张扬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并以此作为“引导点”,引导启发创新思维。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我把“引导点”定在让学生通过摆奎逊耐彩条,直观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必须包含这两个数的所有质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有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能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摆一摆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尝试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学生把直观的奎逊耐塔形图与短除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很快就找到答案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切忌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望而生畏。要多鼓励、少批评,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自由弛骋的心理空间和活动形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来。
二、加强学生合作性学习理念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利用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体,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象又包含受教育者对客观事物所获得的认识。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育学生学习数学要以现实为依据,解决现实问题。数学新教材又更加侧重这一点,数学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数学原理去概括、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要从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和应用意识抓起,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将现实问题数学化,通过分析、判断、验证,得到实际问题的结果。但往往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接触现实现象少,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而数学应用问题又都是一个个实际问题加工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多引导、多练习、多接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释水平,多方位训练,加强一些专业术语的认识,让学生习惯问题的来源,弄清问题的实质,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学校餐厅计划购买12张餐桌和一些餐椅,现从甲、乙两商场了解到:同一型号的餐桌报价每张均为200元,餐椅报价每把均为50元。甲商场称:每购买一张餐桌赠送一把餐椅;乙商场规定:所有餐桌椅均按报价的八五折销售。那么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买更优惠?
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思路。其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为创新教育的引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保障。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图像的动态化,建立了三维空间的几何模型,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模式,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特点,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图片的展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间接地提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数学中的某些抽象问题,利用二维平面的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功能特性,将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三维空间图片的展示间接地体现出来,方便了后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间接地增大了创新教育目标实现的机率。
五、设计实践型作业,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
布置数学作业,不能拘泥于课本重复练习,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可根据学生智力方面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调查,让作业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作业的完成不只是结果,应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如在学习《克、千克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小学生在课间几乎没有实验感受,体会不深。因此,课前课后,我设计了一些体验的作业。课前布置学生为家里买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和一袋食盐,先看看这些物品的体积大小。然后掂一掂,把这些物品的重量记在心里,课后布置学生估计物品的重量,如估一本数学书的重量,估一支笔的重量,并说出估计的依据。如一本数学书约重100克,因为1小袋味精100克,所以知道了一袋味精的重量大约与一本数学书的重量相等。再算物品的重量,1袋食盐重500克,2袋这样的食盐重多少千克?1小袋味精重100克,10袋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千克?还要求他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千克,还有哪些物品合起来的重量是1千克。这样,通过体验,学生对物品的重量有了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
哈佛大学校长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观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今天,它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做这样的思考: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再使学生会按刻板设定的“标志”解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变知识的结论为探究的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中启迪思维,在实践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