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初中生合唱基本技能训练的策略
【作者】 查 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育才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合唱是培养美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学生在演唱时必须有振奋的精神和协调的合作,歌唱时的状态又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和集体观念。合唱教学又离不开合唱的基本技能训练,将正确的歌唱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正确的歌唱技能,为下一步的合唱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学生们能自如的歌唱,唱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从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以人类自身器官作为乐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声乐艺术,较之器乐有着更丰富的特征。但由于人的发声器官的巨大差异以及无法如乐器可以向理想状态去制造,因此人声的合奏艺术——合唱,较之器乐合奏,就变得更加困难。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合唱的声音训练,应当以对人声的基本演唱技能进行规范性的声音训练为主。
合唱基本技能训练学问多、难度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抓住重点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呼吸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随着吸进呼出的自然流露,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歌唱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呼吸量的大小,都要做到有意识的控制和使用。所以说唱歌先要学会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
唱歌呼吸涉及到深呼吸、呼吸量、呼吸的控制和气息的支撑。呼吸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与状态,双肩不要起落,保持垂直平稳,喉头放松,深呼吸要做到肋骨扩张、横膈膜下降,因为横膈膜是吸气的肌肉、腹壁是主要的力量,呼吸必须靠前腹壁来完成。歌者应建立正确的呼吸动作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
1、整体一起呼吸,
2、声部之间交叉轮流呼吸
3、循环呼吸。
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声音有控制的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二、声音位置
合唱艺术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协调平衡统一。
集体练声的目的是将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起来,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和打开喉头,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一个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生训练。
一般先从中声区开始,解决好由咽喉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咽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巩固方法打好基础,再向高低两声区扩展。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很自然的放松,用“mo”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渐找到胸腔共鸣位置,再用”ha”ho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腔。高声区的训练难度较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越大,造成声带和喉头的紧张度,此时必须打开喉头,稳定喉结,抬高软腭,采用半音半音的,用lu lo 母音,轻声高位进行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三、直声的训练
采用直声训练是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并在合唱进行中便于互相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程、和声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讲每人歌唱都有数字不等的颤音或摇音,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有损于合唱整体音色的统一性,所以在训练时从直声入手打好基础,在排歌曲或正式表演时再带有正常的波动,听起来既有共性又有活力,声音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美感状态。
总的来说中学生合唱基本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从呼吸、位置和直声三方面进行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美育的目的。
以人类自身器官作为乐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声乐艺术,较之器乐有着更丰富的特征。但由于人的发声器官的巨大差异以及无法如乐器可以向理想状态去制造,因此人声的合奏艺术——合唱,较之器乐合奏,就变得更加困难。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合唱的声音训练,应当以对人声的基本演唱技能进行规范性的声音训练为主。
合唱基本技能训练学问多、难度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抓住重点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呼吸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随着吸进呼出的自然流露,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歌唱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呼吸量的大小,都要做到有意识的控制和使用。所以说唱歌先要学会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
唱歌呼吸涉及到深呼吸、呼吸量、呼吸的控制和气息的支撑。呼吸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与状态,双肩不要起落,保持垂直平稳,喉头放松,深呼吸要做到肋骨扩张、横膈膜下降,因为横膈膜是吸气的肌肉、腹壁是主要的力量,呼吸必须靠前腹壁来完成。歌者应建立正确的呼吸动作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
1、整体一起呼吸,
2、声部之间交叉轮流呼吸
3、循环呼吸。
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声音有控制的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二、声音位置
合唱艺术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协调平衡统一。
集体练声的目的是将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起来,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和打开喉头,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一个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生训练。
一般先从中声区开始,解决好由咽喉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咽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巩固方法打好基础,再向高低两声区扩展。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很自然的放松,用“mo”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渐找到胸腔共鸣位置,再用”ha”ho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腔。高声区的训练难度较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越大,造成声带和喉头的紧张度,此时必须打开喉头,稳定喉结,抬高软腭,采用半音半音的,用lu lo 母音,轻声高位进行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三、直声的训练
采用直声训练是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并在合唱进行中便于互相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程、和声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讲每人歌唱都有数字不等的颤音或摇音,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有损于合唱整体音色的统一性,所以在训练时从直声入手打好基础,在排歌曲或正式表演时再带有正常的波动,听起来既有共性又有活力,声音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美感状态。
总的来说中学生合唱基本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从呼吸、位置和直声三方面进行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