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科学领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者】 龚小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五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从而萌发自主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 科学教育;幼儿;自主探究;培养
幼儿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从小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他们渴望认识和探索周围世界的神奇。喜欢自己动手去寻求答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应只局限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感受科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产生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人类最初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出于天性与生存本能,他们需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探究、尝试。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本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对其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来源于生活的活动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科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创设环境,为幼儿自主探究营造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提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可见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在科学活动中,很有必要为孩子创设一定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有一种亲身体验、亲临奇境的感觉。“小鬼”种番薯活动中,我能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让孩子置身于农场之中,感受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与环境,从内心深处激发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投放丰富适切的活动材料,避免材料的单一和无效
教师只是组织和投放科学材料,放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智力活动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开展推理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是一种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最好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欲望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但是,当前许多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投放都比较薄弱,那些不真实、不科学、不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材料经常出现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加强对科学探究材料的研究,尽量避免材料投放的单一或无效。
四、教给探究的方法,培养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他们象科学家一样动手做科学.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对这个问题作多方面的假设与预测,在解决问题前要有思考并制定探究计划,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日常经验或相关现象合理地推想,做到因果联系,合乎逻辑,充分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选择需要的工具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探究活动服务.不断地反思矫正,使自己始终向着目标前进;要善于搜集资料,从中总结出禅蚂老有价值的信息.
五、抓住幼儿瞬间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是勇于探索的小勇士,他们的好奇心随时会产生,兴趣也稍纵即逝,而他们的观点和老师又不尽相同,例如:我觉得西瓜虫又丑陋又恶心,可是孩子们却觉得非常好玩,一碰就成了小圆球,于是他们就抓个没完。我觉得毛毛虫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可孩子们却很喜欢,总爱去拨弄。在此时,老师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以孩子当时的兴趣为支点,让幼儿进行观察。如有一天,我带领孩子在草地上散步时,他们发现了一条蚯蚓,结果就全围了上去,不时用手翻弄着。于是,我们就地进行观察:看看蚯蚓长什么样?它的头在哪?找找蚯蚓的眼睛在哪?它是怎么走路的?它在干什么?孩子们一下全趴草地上了。我不时听到他们的惊叫:“蚯蚓的身体好软,,它怎么没有眼睛,它都没有脚的,怎么走路啊。笨,蚯蚓是扭着走的,老师对吗。”在随机的观察中,孩子们了解了蚯蚓的秘密。无需一本正经地上课,只是在幼儿兴趣所至时给幼儿一个支点,一些鼓励,一些引导,一个机会,就能让幼儿得到充分观察的时间和动力。
六、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能激发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起着支持幼儿,引领幼儿的作用,帮助他们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与教师积极互动,从而获得知识的建构,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真正得到实现。
“小朋友,看一看盘子里有什么?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呢?”“用什么形式来记录实验结果呢?”以此让幼儿更加明确实验操作的任务,这样操作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为什么磁铁能和铁夹子、螺丝钉、硬币、回形针做朋友呢?”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磁铁的特性,将“引导”过程转化为问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 科学教育;幼儿;自主探究;培养
幼儿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从小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他们渴望认识和探索周围世界的神奇。喜欢自己动手去寻求答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应只局限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感受科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产生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人类最初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出于天性与生存本能,他们需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探究、尝试。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本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对其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来源于生活的活动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科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创设环境,为幼儿自主探究营造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提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可见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在科学活动中,很有必要为孩子创设一定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有一种亲身体验、亲临奇境的感觉。“小鬼”种番薯活动中,我能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让孩子置身于农场之中,感受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与环境,从内心深处激发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投放丰富适切的活动材料,避免材料的单一和无效
教师只是组织和投放科学材料,放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智力活动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开展推理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是一种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最好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欲望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但是,当前许多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投放都比较薄弱,那些不真实、不科学、不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材料经常出现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加强对科学探究材料的研究,尽量避免材料投放的单一或无效。
四、教给探究的方法,培养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他们象科学家一样动手做科学.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对这个问题作多方面的假设与预测,在解决问题前要有思考并制定探究计划,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日常经验或相关现象合理地推想,做到因果联系,合乎逻辑,充分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选择需要的工具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探究活动服务.不断地反思矫正,使自己始终向着目标前进;要善于搜集资料,从中总结出禅蚂老有价值的信息.
五、抓住幼儿瞬间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是勇于探索的小勇士,他们的好奇心随时会产生,兴趣也稍纵即逝,而他们的观点和老师又不尽相同,例如:我觉得西瓜虫又丑陋又恶心,可是孩子们却觉得非常好玩,一碰就成了小圆球,于是他们就抓个没完。我觉得毛毛虫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可孩子们却很喜欢,总爱去拨弄。在此时,老师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以孩子当时的兴趣为支点,让幼儿进行观察。如有一天,我带领孩子在草地上散步时,他们发现了一条蚯蚓,结果就全围了上去,不时用手翻弄着。于是,我们就地进行观察:看看蚯蚓长什么样?它的头在哪?找找蚯蚓的眼睛在哪?它是怎么走路的?它在干什么?孩子们一下全趴草地上了。我不时听到他们的惊叫:“蚯蚓的身体好软,,它怎么没有眼睛,它都没有脚的,怎么走路啊。笨,蚯蚓是扭着走的,老师对吗。”在随机的观察中,孩子们了解了蚯蚓的秘密。无需一本正经地上课,只是在幼儿兴趣所至时给幼儿一个支点,一些鼓励,一些引导,一个机会,就能让幼儿得到充分观察的时间和动力。
六、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能激发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起着支持幼儿,引领幼儿的作用,帮助他们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与教师积极互动,从而获得知识的建构,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真正得到实现。
“小朋友,看一看盘子里有什么?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呢?”“用什么形式来记录实验结果呢?”以此让幼儿更加明确实验操作的任务,这样操作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为什么磁铁能和铁夹子、螺丝钉、硬币、回形针做朋友呢?”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磁铁的特性,将“引导”过程转化为问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自主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