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历史复习

【作者】 林 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是学生寒窗苦读十多年以来最重要的一阶段,而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要度过的一座独木桥,却是改变人们命运的一次最公平的机会,因此高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和复习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在这样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与教育形式也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打好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灵活变通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本文将就高中历史有效复习的策略进行相关内容的研究,希望能让学生获取用最少的时间来提升高中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高考背景;高中历史;有效复习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条件下,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成为一门重要的话题。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以史为鉴,能够融会贯通的,因此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复习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化繁为简,优化复习内容和复习形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改革背景下,教师就应当改变传统的线性复习模式,注重复习过程中的有效性,突出内容重点,中外历史结合混编。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要突出学生的历史唯物观、时空观以及家国情怀等素养,这样学生才能有策略应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考卷中所出现的“活题”,而不至于面对新题手忙脚乱无从下手。教师也应明确复习的目标,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效策略,帮助高考生展开有效的复习。
  一、把教材中的史实分为三种类型
  考生有真正过得硬的能力去对付高考,关键在于他能有效地掌握史实。史实大致可分为事件式、沿革式、列举式三种(理论推导式也是极为重要的)。考生能够在学习中注意培养独立地按史实类型去认识教材的习惯,应该说学历史就会越来越有趣了,掌握起来也会越来越顺手。我根据个人实践摸索出的一套学习方法,其核心作用就是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平时考试及高考都证实这种方法具有牢固掌握历史史实的功效。
  二、高效地识记历史知识
  作为学生,必须知道到底需要掌握哪些高中历史知识?而掌握这些知识也是有据可依的。因此,教师必须研读新课标、新教材,明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教材的具体编排去把握主体知识、知识线索和结构、阶段性特征,于头脑中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学习系统,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高效地记忆知识,长效地记忆知识。
  三、注重过程实施战略
  对于高中历史的复习是一个时长枯燥且比较繁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好好计划一下自身的学习安排计划,会使在学科的复习过程中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反面效果。因此要注重高中历史学习过程战略的实施性计划。而过程实施战略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其一是需要制定科学计划、有序进行复习。由于复习的时间是很紧促的,在复习计划上就必须有计划性、有统筹性、全盘考虑,学生需对自己学习计划要有个系统的规划,大到月小到天,都可以对历史学科做出统筹性的细致制定,并要求对制定的计划要有个严格的执行力,而不能空洞无用的摆放出纸质版的学习计划从而蒙上灰层;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教学做到合理性规划,要学会因生制宜,要有阶段性,每节课堂都要有课堂学习内容和任务的规划。其二是问题情境化,培养思维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本身就是枯燥性的,单纯就以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的方式是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师可以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程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把历史课堂情景化,创造历史教学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三是精选习题,提高训练程度。历史学科的学习切忌提倡题海战术,毕竟知识面范围太过广阔,题海战术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是并不值得的。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题材的新颖和灵活性,注重试题的开放性以及实践性。
  四、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016年高考全国历史考试大纲提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属于最高层次的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中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试题一般难度较大,有些考生在这方面容易失分。论证问题的前提是确定论点和寻找论据,这就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因为只有在熟料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找出充分的论据。另外,还得培养和训练逻辑推理的能力,因为论证问题的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探讨问题,就是探究和讨论问题,与创新性思维能力挂钩,所以要多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之,要想高效地学习历史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要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史为鉴,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关注史学研究的方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开展探究式学习,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要注意文史不分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学好文言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否则,学生连历史材料都看不懂,何谈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凌驾于基础知识之上的历史学习都是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