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探索

【作者】 赵修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在学校的创新教育中,学科教育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阵地。历史学科以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探索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教育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教育并没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现由传授知识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变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着力探讨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二、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重视教材的整体研究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无疑也是历史学科进行教育的最主要途径,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会学生掌握前人总结出的书本知识并不十分难,重要的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初步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因此,在充分研究教材,挖掘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各种因素。如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而16世纪以后,中国的近代科技没有能像欧洲那样发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其中的原因。又如在分析“反右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原因时,不妨提出“与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和长期处于自然经济形态有无关系”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了解更深层的原因。另外创设新情境,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资料,并在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介绍史学观点、史学动态时,渗透史学理论和方法。
  三、历史教学方法要更新
  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前的初中历史课本与内容和以前相比,都做了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施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究,也就是说老师要大胆地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孩子们在探究新知识的路途中,自然而然地就锻炼了创新能力。孩子们要对历史做出的科学正确的判断,需要扩散性和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尤其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探索,更需要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孩子们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锻炼和发展他们创造性思考的过程。所以,初中历史老师所采取的历史教学方法一定要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扩散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更需要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或其他媒体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老师在授课前要做精心的准备,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材包括熟读教材,深挖教材资源,还要对所教学生的情况做详细的了解,也就是备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和查找资料获得信息,以此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发展孩子们对历史资料的进一步探索和研发的能力,以完成历史教学创新的任务。
  四、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创新型人才,往往思维不局限于现有结论,不相信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屈从权威专家、学者。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引导,并对某些教学传统的固定结论分析探索,看它根据原则或理论推理,是否严谨、是否完美、是否“普遍”。专题讨论,教师的作用表现在指导学生辩论。在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确定一个争论话题会引起学生矛盾点并产生争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断发问,不断沉淀自己的历史知识,对其从表象到内里产生深刻的认知。
  加大力度来培养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中学历史教学不再沉闷而变得活跃起来,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迫,无疑是一剂良药。然而,要想最终全面落实中学历史的创新性教育,最大力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一个长期并且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所有的中学历史教育者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大家共同努力正确让历史教学的创新之路越走越远,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越来越宽。